kingstock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认识鸟类 >> 浏览文章

绿翅鸭

2011-8-19 17:07:16不详 【字体:

摘要

绿翅鸭又名小凫、小水鸭、小麻鸭、巴鸭、小蚬鸭。繁殖在新疆天山,东北北部、中部(吉林省饮马河)、南部及华北自河北至台湾、海南、西达新疆、青海、西藏南部,主要在我国东南部越冬。4~6月繁殖,在沼泽地的草丛间筑巢,每窝产卵7~10枚,早成鸟。是我国水鸭中的优势种之一,数量多,分布也很广,而肉味鲜美细嫩,所以是国内冬季的一种主要的产业鸟。

绿翅鸭 科学分类

     绿翅鸭绿翅鸭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 鸭科 Anatidae

属: 鸭属 Anas

种: 绿翅鸭 A. crecca

绿翅鸭 基本资料

     绿翅鸭绿翅鸭

中文学名:绿翅鸭

中文俗名:小凫、八鸭、小蚬鸭

拉丁文名:Anas crecca

英文名:Common Teal,Green-winged Teal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描述:体小(37厘米)、飞行快速的鸭类。绿色翼镜在飞行时显而易见。雄鸟有明显的金属亮绿色,带皮黄色边缘的贯眼纹横贯栗色的头部,肩羽上有一道长长的白色条纹,深色的尾下羽外缘具皮黄色斑块;其余体羽多灰色。雌鸟褐色斑驳,腹部色淡。于雌白眉鸭区别于翼镜亮绿色,前翼色深,头部色淡。美洲亚种carolinensis胸部有白色纵纹但翼上无白色条纹。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雄鸟叫声为似kirrik的金属声;雌鸟叫声为细高的短quack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整个古北界;南方越冬。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东北各省及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冬季迁至中国北纬40°以南的大多数非荒漠地区。地区性常见鸟。美洲亚种carolinensis在日本及香港有过记录,其他地方也可能出现。

习性:成对或成群栖于湖泊或池塘,常与其他水禽混杂。飞行时振翼极快。

绿翅鸭 简介

     绿翅鸭绿翅鸭

体形小,体重约250克,翅长200毫米以下,雌雄异色。雄鸟头颈暗栗色,头侧有1条辉绿色带斑自眼周延至后颈,带斑上下缘有棕白色狭纹;下颈、肩及两胁灰黑并密布白色虫蠹状细纹;翼镜金绿色,外缘绒黑;下体棕白,胸部缀有黑色斑点,颏及尾下覆羽黑色。雌鸟背棕黑色有棕黄“V”形斑;下体与雄鸟相似;嘴黑色;腿棕褐色。

这种鸭在中国境内基本上是旅鸟和冬候鸟,8月下旬迁往中国南方越冬,次年3~4月北返。迁飞时常集结成千上万的大群。9月中旬抵长江流域,10月初到达东南沿海一带。在越冬地区常栖息在水草丰盛的湖面上和沿海的潮间带。几乎整天取食,晨昏时最频繁。在南迁中和到达越冬地的初期,它们嗜食稻谷,秋后多吃水生植物种子和嫩芽以及少量软体动物。绿翅鸭肉质细嫩,堪称野味中的上品。羽毛除用作填充材料外,雄鸭的外侧肩羽、翼镜及整个翅膀均可供装饰用。繁殖于整个古北界;南方越冬。绿翅鸭有3亚种:指名亚种(A.c crecca)繁殖于东北各省及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冬季迁至中国北纬40°以南的大多数非荒漠地区。地区性常见鸟;美洲亚种(A.c carolinensis)在日本及香港有过记录,其他地方也可能出现。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绿翅鸭 生态环境

     绿翅鸭绿翅鸭

绿翅鸭常集群栖息于平静水面,在湖泊、沼泽、河流平缓处常能看到他们的群体;偶尔也见于海岸地区。常可见本物种与体形接近的白眉鸭和其他雁形目动物混群。本物种常在晨昏活动,白天藏身于近水的草丛和灌丛中睡觉,晨昏时结群飞往附近的水面觅食活动,小群飞行时,常排成有序的人字型队列。

绿翅鸭 分布地域

    

繁殖于北美洲北部、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包括法国、意大利、巴尔干半岛一线以北的欧洲,西伯利亚、蒙古、日本北海道;中国的新疆天山山脉、东北北部中部;越冬于中美洲、非洲中部、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海南、广东、福建台湾沿海地区,每年春秋的迁徙季节,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广泛区域均可见本物种过境。

绿翅鸭 特征

     绿翅鸭绿翅鸭

绿翅鸭是体形最小的河鸭属鸟类之一体长不及40厘米,仅为常见的绿头鸭的2/3。本物种雄雌异形异色,雄鸟头颈部基色为栗褐色,从两侧眼周开始直到颈侧分布者一条绿色的色带,呈逗号的形状,与栗褐色的底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脸上的这个“绿色大逗号”也是辨识绿翅鸭雄鸟的重要特征,除了大逗号,从嘴基开始有一条淡淡的白色细线延伸到眼前;上背、肩部、两胁远看灰色,进看则为白色底色上密布黑色幼细横纹;下背和腰部褐色,尾上覆羽黑色;翼镜为与头部“大逗号”相同的翠绿色,初级飞羽最外侧一枚白色,当双翅收拢时在上体和下体之间形成一条醒目的白色横带,这也是鉴别本物种的重要特征;胸部和上腹部淡褐色,具深褐色的圆斑,尾下覆羽为奶黄色,在臀部形成一块具有黑色绒边的奶黄色块,这是鉴别本物种的第三大特征。雌鸟为雄鸟的暗色版本,通体以褐色为基调,并不具有雄鸟所具有的“面部大逗号”、“体侧白线”和“奶油屁股”这三大特征,但雌鸟保持了翠绿色的翼镜,并有着非常小巧的身材,这都是本物种雌鸟的鉴别特征。虹膜褐色;喙和足均为灰色。

绿翅鸭 形态

     绿翅鸭绿翅鸭

绿翅鸭是我国河鸭属中最小的一种,翅长在20厘米以下。雌雄两翅具有金属翠绿色的翼镜,雄性特别鲜明。雄鸭头部深栗色,头顶两侧在眼后具有绿色带斑。虹彩深褐色。喙黑色,下喙较淡。爪黑色。

绿翅鸭雄鸭体重250~380克,全长33.8~39.8厘米,喙峰3.1~3.8厘米,翅16.3~18.5厘米,尾7.5~8.4厘米,跖2.7~3.2厘米。雌鸭体重240~990克,全长30.6~38.1厘米,喙峰3.3~3.6厘米,翅16.0~17.8厘米,尾6.8~8.1厘米,跖2.7~3.0厘米。

绿翅鸭 生态

     绿翅鸭绿翅鸭

该鸟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有些越冬活动于沿海滩涂盐场、水库、湖池中,冬季喜集群生活。活动多选择在水边沼泽地区的野草丛间。用芦苇、灯芯草(Juncus eppusus)和羽毛筑成简陋的巢。早晨、黄昏或夜间在芦苇地或浅水中觅食,主要以植物种子及甲壳类、贝类、蠕虫等小动物为主食。繁殖季节为4~6月份,每窝产卵7~10枚,卵呈光亮的淡黄色。迁徙飞行时速度较快,常排成“V”字形。绿翅鸭是我国笼养鸟类中的优势种之一,数量多,易驯化,且羽色较艳丽。其野生或人工繁殖的卵可用老母鸡代孵,出壳后的成活率较高,宜大群笼养,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鸟类。饲养管理、繁殖等与赤麻鸭相似。

绿翅鸭 保护

    

绿翅鸭曾经是中国东部最常见的侯鸟之一,在迁徙季节,本物种结成遮天闭日的大群从天空飞过,景象非常壮观。据野外调查的结果,1970年代在中国广东沿海越冬的野鸭中有超过1/3的个体系本物种,由于本物种数量巨大,且肉质鲜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本物种可以作为药物,造成本物种遭到非法捕猎的严重威胁,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境,如不积极采取保护措施,难免重蹈旅鸽覆辙。[1]

© 以上材料来自 互动百科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