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tock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认识鸟类 >> 浏览文章

水雉

2011-8-19 17:06:07不详 【字体:

摘要

水雉(学名Hydrophasianuschirurgus),是水雉科的一种。在台湾多栖息于菱角田间,俗称菱角鸟,在繁殖期金黄褐白羽色和长长尾羽,水上盈盈、姿态翩翩又有“凌波仙子”美称。

水雉 科学分类

     水雉水雉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 水雉科 Jacanidae

属: 水雉属 Hydrophasianus

种: 水雉 H. chirurgus

水雉 基本资料

     水雉水雉

中 文 名:水雉

拉 丁 名: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英 文 名:Pheasant-tailed Jacana

描述:体型略大(33厘米)、尾特长的深褐色及白色水雉。飞行时白色翼明显。非繁殖羽头顶、背及胸上横斑灰褐色;颏、前颈、眉、喉及腹部白色;两翼近白。黑色的贯眼纹下延至颈侧,下枕部金黄色。初级飞羽羽尖特长,形状奇特。 虹膜-黄色;嘴-黄色/灰蓝(繁殖期);脚-棕灰/偏蓝(繁殖期)。

叫声:告警时发出响亮的鼻音喵喵声。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东南亚;南迁至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以往为常见的季候鸟。现因缺少宁静的栖息生境已相当罕见。繁殖于中国北纬32°以南包括台湾、海南岛及西藏东南部的所有地区。部分鸟在台湾及海南越冬。

习性:常在小型池塘及湖泊的浮游植物如睡莲及荷花的叶片上行走。挑挑拣拣地找食,间或短距离跃飞到新的取食点。

迁徙:留鸟和夏候鸟。云南和南部沿海、香港、台湾为留鸟,较北地区为夏候鸟,春季于3月末至4月上旬迁到北部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至10月上旬迁离繁殖地。

生境: 栖息于富有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

体型: 体长310-580mm;嘴峰26-30mm;翅190-240mm,尾190-376mm (夏羽)和110-117mm (冬羽);跗蹠45-59mm。

食性: 以昆虫、虾、软体动物、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

水雉 分布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香港、台湾和海南岛等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省区,有时亦向北扩展到山西、河南、河北等省。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水雉 形态描述

     水雉水雉

夏羽头、颏、喉和前颈白色,后颈金黄色,枕黑色,往两侧延伸成一条黑线,沿颈侧而下与胸部黑色相连,将前颈白色和后颈金黄色截然分开。背、肩棕褐色,具紫色光泽。腰、尾上覆羽和尾黑色。翅上覆羽白色,第一和第二枚初级飞羽黑色,第二枚的内翈基部有一小白点,第三枚亦为黑色,但内翈大部已变为白色。从此往内白色越来越大,仅羽尖残留黑色,到内侧次级飞羽则全为白色。下体棕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4枚中央尾羽特形延长,且向下弯曲。虹膜褐色,嘴蓝灰色,尖端缀有绿色,附蹠和趾淡绿色。 冬羽头顶和后颈黑褐色,具白色眉纹,颈侧具黄色纵带,一条粗的黑褐色过眼纹沿颈侧黄色纵带前面而下,与宽阔的黑褐色胸带相连。其余下体白色,尾短。上体较夏羽为淡,呈绿褐色或灰褐色。飞羽同夏羽,外侧和内侧翅覆羽白色,中间翅覆羽具淡褐色横斑。 虹膜淡黄色,嘴黄色,尖端褐色,脚、趾暗绿色至暗铅色。 幼鸟似非繁殖期成鸟,但颈无黄色纵纹。

水雉 习性

    

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亦集成大群。性活泼,善行走,步履轻盈,能在漂浮于水面的百合、莲、菱角等水生植物上来回奔走和停息。亦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头尾上扬,露出水面甚高,有时亦潜行于水底或沿水面飞行。鸣叫似猫的‘喵喵’声。

水雉 繁殖

     水雉水雉

繁殖期4-9月。一雌多雄制,雄鸟常为争偶而殴斗。通常营巢于莲叶、百合叶、水仙花叶以及大型浮草上。巢较小而薄,呈盘状,主要由干草叶和草茎构成。每窝产卵4枚,卵为梨形,颜色变化较大,有绿褐色、黄铜色、橄榄褐色到深紫栗色、极富光泽,大小为33-40mm×26-29mm,平均36mm×27mm。孵卵由雄鸟承担,在一个繁殖季节雌鸟有时可产卵10窝以上,分别由不同的雄鸟孵化,卵化期26天。[1]

© 以上材料来自 互动百科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