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age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服饰文化 >> 浏览文章

保亭挖掘改良传统工艺 黎锦织出锦绣生活

2011-8-14 13:41:25QQ 佚名 【字体:

黎锦产业有望成为保亭农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图为该县两位黎族妇女在切磋黎锦编织技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着力发展黎锦产业,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城镇下岗女职工和农村妇女增收的有效载体。先后研发了黎族织锦电脑编排新技术,织锦手工提花织机技术改良获得国家专利,《黎锦织造工艺》教材也已出版发行,最近还成功开发了黎锦编排计算机专用软件。

  黎族织锦工艺的传承从古至今只靠“样布”和母女间口耳相传,这种传承方式以及用踞腰织机织锦的高劳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的提高和传播,加之现代纺织技术的兴起,使得曾经辉煌的黎锦濒临失传的命运。

  保亭县委、县政府于2005年启动了“文化修复保护工程”,除大规模进行文化普查、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外,还成立了新达达黎族织锦编排技术研究室,投入资金设立课题开展研究工作。2006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达达研究室在计算机上成功研发出黎族织锦编排模板,实现了织锦图案的“所编即所织”的效果。2006年10月,黎锦电脑编排技术通过了专家组评审并申报国家专利,这标志着黎族织锦首次实现了电脑化技术编排和图案设计,民族传统工艺走向了数字化。

  进入2007年后,保亭黎锦技术人员又马不停蹄地探索研究:开发了黎锦技术电脑编排软件,便利了黎锦图案的编排和设计;改良了黎锦手工提花织机,进一步提升织锦效率,获得了国家专利;而黎锦传统经线提花在提花织机上的成功应用,也丰富了黎锦织造方法。此后,《黎锦织造工艺》的出版发行,更是对黎族传统织锦工艺进行了文字固化与存续。

  由于新技术的应用性强,目前保亭的织工在手工操作的提花织机上,还可以织出书法作品和人头画像,这对于黎族传统织锦来说,可以说是一种突破和创新。

  县职业学校还开办了黎锦班,让黎锦技术进入校园;同时投资制作了60多台新型黎锦手工提花织机,以黎锦班和新达达黎族织锦编排技术研究室生产工厂为基地,由研究室的技术人员培训和传授织锦新技术。目前,已培训下岗女职工和待业青年58名,并能上岗熟练织锦。

  县里去年投资180万元兴建黎锦园,该园占地2400多平方米,由3栋相同的具有黎族民族特色的工坊组成,每个工坊将放置100台黎锦手工提花织机。黎锦园建成后,一年能培训上千名女织工,生产出更多的黎锦产品。

  保亭县委书记郑作生对记者说:“新技术一旦在全县普及开来,掌握的人越来越多,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之后,黎锦的商品价值势必逐步提升,打造”黎锦县“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届时,不但拯救和传承了黎锦这一传统工艺,还能迎来黎锦产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文章录入:(enjoyage)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为网友原创或是推荐、收集、整理而来,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 2、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版权,已在文章信息发布处要求网友转载时保持原文的完整并属上作者姓名及出处,但网友转载时部分文章因流传原因而无出处及作者,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更正。
  • 3、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开辟文章信息版块,出于传递更多有用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 4、 本站所有文章信息仅供网友及信息浏览者学习和研究使用,未经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或作为任何的商业用途。
  • 5、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保留网站的其它所有权利。所有与本站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本站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担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商业或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