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age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服饰文化 >> 浏览文章

俐侎女子飞针走线绣神奇

2011-8-14 13:38:40春城晚报 佚名 【字体:

   在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有一个与之同名的村子叫乌木龙,这个深藏在大山中的村里居住着一支人口相对较少的彝族俐侎人,他们很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总让外来人感到神秘,单说这里勤劳而美丽的俐侎人女子身着色彩单一、手工精致的服饰,就总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们的服饰从帽子、衣服、裤子、背包到鞋袜,无论从制作工序上,还是颜色、刺绣工艺上,都透露着神奇和美丽,又似在娓娓叙说着俐侎人的勤劳和善良。

  阿朵手沾蓝黑色

  相传,最初的俐侎人由景谷、景东一带迁徙而来,由于居住地面潮湿,建盖房屋要离地,曾称为“离地人”,后改叫“俐侎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俐侎人”。彝族俐侎人整个族群有2.6万多人,大部分聚居在临沧市永德县境内。长期居住在高山的俐侎人,性格温婉含蓄,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承着保存完整的俐侎人歌舞、祭祀、服装、饮食等民风、民俗。

  当第一次踏进深藏山中的小村子时,请不必惊讶于几乎到处可见的俐侎人阿朵(姑娘)的耀眼服饰——无论在俐侎人村寨,还是在乌木龙乡的集市上。这些服饰仅是当地俐侎人平常或节日里的穿着。除勤劳、温和、朴实又隐约带有羞涩之外,留心观察便会发现,每位俐侎姑娘双手都沾满了蓝黑色,这是她们在制作服饰时留下的。缝一套衣服约20天.

俐侎女子飞针走线绣神奇

俐侎人婚嫁服饰

  俐侎女子擅长织布、刺绣,每个俐侎妇女大约7岁到8岁开始,就要学习纺线、织布,几乎家家户户的女子都会此工艺,无论长幼,都会飞针走线。田间小憩或是其他闲余时间,她们都会围坐一起干些针线活,因此,她们至今仍保存着手工制作服饰的传统工艺,她们的服饰都是自己手工织布、染色、缝制的。

  记者在乌木龙采访时注意到,这些独特的民族服饰大部分靠手工织布、染色、缝制。整个服装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诸多流程:买棉花经过轧花、弹花;在自制纺纱机上纺出线球;用织布架、织布机、线梭等织出织白布(半成品)和方格花布两种;用生石灰浸泡并加少许酒,在自制白布上点上不同花点;靛染也称“染靛”或“染布”……经过这些程序后,布的成品已形成,最后是缝制。服装制作比较复杂,特别是妇女用的布料,有黑红布、黑布、青布、绿布、紫布、黑点花布、黄布、大红布等10余种。缝制一套普通装,需要20天左右才能完成,缝制嫁装需要更多时间。

  民俗服饰走出大山

  俐侎人服饰土色土香,具有浓郁淳朴的乡土气息。从女童装到成年妇女装,从头上戴的到脚上穿的,无一不透露着工艺的精细。细心的人会发现,俐侎男子服装在颜色、形式设计上相对单一,而女子服装则是品种繁多。阿朵结婚前后穿着的服装都不一样。

  时至今日,在当地打造和发展旅游产业的推动下,村里一些很有想法的俐侎妇女开始聚集在一起,让手工一针一线织成的民俗服饰商品也走出大山,从生活品转换成了商业品在集市上出售。如今,服饰及绣品的涉及范围越来越广,那些做工精巧的帽子、绣片、壁挂等都令游人爱不释手。

文章录入:(enjoyage)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为网友原创或是推荐、收集、整理而来,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 2、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版权,已在文章信息发布处要求网友转载时保持原文的完整并属上作者姓名及出处,但网友转载时部分文章因流传原因而无出处及作者,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更正。
  • 3、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开辟文章信息版块,出于传递更多有用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 4、 本站所有文章信息仅供网友及信息浏览者学习和研究使用,未经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或作为任何的商业用途。
  • 5、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保留网站的其它所有权利。所有与本站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本站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担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商业或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