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age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服饰文化 >> 浏览文章

袁仄谈49年后中国人服饰的演变

2011-8-13 23:13:17本站综合 佚名 【字体: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袁仄 
  新中国之后虽然没有对服装做什么特殊限制,但从领导人的穿着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不同于民国时期的穿戴。我们可以从开国大典上主席的穿戴给全国人们一个很合适的样板。开始人们都以中山装、干部装、列宁装、人民装这样的装束穿戴。新中国人们解放以后,在服装上表现出解放的喜悦。他们愿意脱险华丽的服装,穿上表示新中国成立的服装。列宁装通常是灰颜色的,双排扣,有一个要带。男女都穿。干部进城之后把它带到城里,这也成为新中国成立早期的一个表示进步人们的穿戴。后来成为女性专用服装。它的特点明显。我三岁左右和两个哥哥全部穿着列宁装,特别好玩。服装代表了社会的导向。虽然这种服装并不时尚也不华丽,但却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当时很多要求进步,要求改造的人们都穿上这样的服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把民国时期的服装完全改掉了。但是我不认为西装和长衫它本身是一种旧社会的象征。但在当时进入新中国以后,领导人给国民做了个示范就把原来的服装改掉了。 
  在56、57年的时候,大家都穿花布,女孩子穿布拉吉。当时国家也提倡女同志要穿的好一点。要表现出我们新中国人们生活的繁荣、幸福。有一部电影的歌曲叫《让我们荡起双浆》,那个时候这首歌是比较贴切的反映了有这么一段时期人们的心里。在新中国的经济状况还比较困难的时候。 
  有这样一个丰富服装样式。显示了我们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前17年一些左倾思潮渐渐的开头,在服装也有了左翼现象,就是片面的把所谓讲究衣着看成小资产阶级的事。这种社会的舆论导向以穿的不好穿的破不好。后来我们发行了布票,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倡导勤俭朴素。这个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把它上升成为一种政治标准,以人穿衣的好坏看待这个人是革命还是不革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那个年代最流行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它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当时中国经济状况非常不好。中国接受了国民党的烂摊子。政府提倡勤俭节约,这是一种需要,另一方面是附和了一些政治因素。在当时来讲穿些破的成为了非常平常的事情。新老大旧老二后老三的这样穿下去。 
  70年代后期,整个人们都穿的十分简陋。布票发行的很少,只够做一件衣服的。所以当时结婚送礼最好的就是送布票。当年有一位老师领了补票说了句笑话就是:“这个只够做一个屁帘。”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到了50年代,把他打成了右派,说他攻击社会主义。由于这种极左思潮使得服装在这17年里没有很大的发展。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小将穿的都是洗旧的军装。后来成为中国人们模仿的穿衣打扮,成为赶时髦的服装样式。红卫兵在大串联的时候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样板。这是特殊年代的极左的社会审美标准下的形象。除了军绿色还有中山装、人民装、还有军便装。67年以后部队实行军管。文革取消了军衔制。取消以后都穿的像红军时候一样。帽子也是解放军帽,很简单。款式色彩都很简单。所以当时有:“老三样、老三色”这样一个说法。老三样就是干部装、中山装、人民装。老三色就是蓝色、灰色、黑的。这个是很固定的说法。说明在样式和颜色上都很单调。 
  从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上半期整个的中国的服装 都非常的单调、简陋。女孩子们都梳个辫子,穿翻领或带点格子的简单服装。当时还流行部队斜挎包。部队里用的比较多。另外还有加上毛泽东的像章,成为当时的标准装饰。流行这个东西在那个年代比较强调从众性,不像现在是强调个性。所以当时的服装相对来讲是比较单调。在那个年代里面到了文革后期,是最委屈了女孩子。当时她们想方设法的怎么样能在不被人批判的情况下做一些小的爱美的显示。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穿小花棉袄,外面罩一件灰色的很素雅的汗衫,有意识的要露出花的小棉袄。这个反映了人们当时爱美求美的心理。这个在女孩子身上表现的比较明显。男孩子穿的就比较简单,那个年代不可能给你更多的讲究的可能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首先是解放思想,然后在服装上渐渐的出现了新的思想。因为中国10年的动乱,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人们想穿好看的衣服但又不知道穿什么。开放了,搞活了,但穿什么衣服就非常迷茫。所以一些倒爷跑到深圳之类的地方导了一些在大家看来很好看的衣服,大家也都在模仿仅有的一些影片里的人物的穿衣打扮。就像美国影片里有个麦克的人带了个墨镜,大家都觉得好看。从此人们开始流行“麦克镜”。也有人叫它蛤蟆镜。后来邓立君的音乐也很流行。人们就提着录音机放着邓立君的歌带着蛤蟆镜,这就是所谓当时的流行,还有就是喇叭裤,在大学里很流行。开始人们穿它是很隐蔽的。后来渐渐在校园里传播开来,有些胆大的年轻人就开始穿很大的喇叭裤。后来人们就在讨论穿喇叭裤的人是不是好青年。有一个穿喇叭裤了年轻人旧了落水人,大家就说穿喇叭裤不一定就是坏青年。通过讨论,渐渐的辩明是非。 
  70年代末期,中央非常重视,当时的轻工业部长,服装也归他管,当时他就倡导大家穿潮一点。他率先穿上了西装。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西装。在最高领导人穿了西装以后,很快成为神州大地的一个热点。当时铺天盖地的人都穿上了西装。报纸上也写了很多怎么样穿西装怎么样打领带。当时人们要穿袖子长一点,松垮一点,里面要穿贸易的那种西装。另外也有穿着球鞋,不伦不类的东西。但毕竟是个发展。西装热的程度就是大家纷纷的买西装,甚至农民工上工地都穿着西装。这毕竟是给人民多了个选择。 
  后来有了T恤。有很多文化衫。老外的文化衫上面写着:“我是老外,不要找我兑换美元!”最最流行的上面写着:“别理我,烦着呢!”这都反映了特别是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和调侃的东西。也有人呼吁希望文化衫走向健康。但它毕竟代表着服装的一种解放。另外就是女装,有健美裤。那时老的少的都穿。尼龙的化纤材料。紧身有弹力。可以显示女孩子的体形。有人管它叫踏脚裤。这也成为了一种流行。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服装上的突破传统掩盖女性曲线的观念。 
  另外,在文革时期,有一个非常标准的搭配,就是白衬衫、蓝裤子。这在当时是个经典的穿戴。还有就是70年代后期,女孩子为了追求美,在白球鞋(当时叫田径鞋)上用粉笔涂白。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仅有的条件下怎样最求最美的效果。而牛仔裤应该是在文革以前就进入中国。当时人们觉得他是流氓阿飞穿的,红卫兵写的破四旧的宣言里就提到:“牛仔裤是资产阶级的”。但那个时候的牛仔裤好少。大批量的是在80年代进入中国。90年代早期,它渐渐的被大家接受。90年代中后期歌星的出现,带动了牛仔裤流行。还要穿破的牛仔裤。这也是对传统的审美观价值观有了冲击。化学纤维的发展促进了80年代羽绒服的出现。它为人们在冬天的服装色彩上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到后来,中国服装产业越来越发达,尤其是80年代以后,90年代,特别是邓小平来京讲话。经济出现了一个高速的增长和腾飞,服装产业表现的由为活跃。出现的大把的服装企业,在广东在浙江在江苏在山东。产业越来越走向成熟。政府和领导都提倡要创名牌要走世界。于是搞了很多博览会。另外,服装的科学研究、教育、商业都有了大的发展。9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服装也越来越跟世界同化。这时候整个世界的流行趋势是多元化的趋向。无论是设计还是风格款式,中国基本上是逐步和世界接轨。蝙蝠衫是80年代流行的。 
  到了90年代,国外的流行中国很快就跟上了。比如有一度流行环保的天然色彩面料,在中国也流行了。90年代后期国际流行黑白灰,中国也跟上了。后来我们中国人就开始思考,应该张扬我们自己个性的服饰,所以APEK会议引起唐装热,人们就开始呼吁要穿出中国的特色。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有一些外资企业,员工相对学历高一些,从事office的工作。兴起了白领这种服装穿戴。只是品牌的个性不是很明显,到90年代才比较明显。90年代后期,哈韩哈日风潮,说白了就是模仿。比如韩国年轻人有些怪发型、女孩子的露脐装、吊带,穿上很性感、拖鞋、肚兜,这些都是和国际化的性感潮流相融的。中国服装设计师是非常重要的。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设计师的地位开始逐步提高。90年代初期阶段,给企业老板宣传要请设计师。他们发挥的重要作用是被国家肯定的。但到现在为止,中国没有以设计师自己命名的品牌。他们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还不能跟国际大师相提并论。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服装发展到今天就是很不错了的。可要跟发达国家比,我们的产业我们的创造创新能力品牌的差距还很大。这50年来 我们的服装走过一些弯路,但现在已经走在了康庄大道上。我们要穿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服装。 

文章录入:(enjoyage)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为网友原创或是推荐、收集、整理而来,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 2、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版权,已在文章信息发布处要求网友转载时保持原文的完整并属上作者姓名及出处,但网友转载时部分文章因流传原因而无出处及作者,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更正。
  • 3、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开辟文章信息版块,出于传递更多有用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 4、 本站所有文章信息仅供网友及信息浏览者学习和研究使用,未经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或作为任何的商业用途。
  • 5、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保留网站的其它所有权利。所有与本站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本站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担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商业或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