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经出现过很多“控”,数码控、汽车控、QQ控、开心网控、存钱控、股票控、网游控、淘宝控、微博控……控是一种流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控一种事物,不是简单的沉迷,而是在沉迷中寻找生活,寻找自己的一个过程。
买房控和很多的控一样,也是一群人的行为习惯,一群人的流行趋势,一群人的生活态度。买房控的人群,他们“买房上瘾”,他们买房,不再是为了居住需求,甚至不再是简单的投资需求,而是看到房子就手痒,走进售楼处像周末逛商店。
他们买房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瘾。
在中国的财富故事中,“存钱控”是最早出现的一群人,其后是“股票控”,“买房控”算是最近10年新兴的群体。
这三类群体的出现,体现出中国经济大势数十年的缩影,通货膨胀让“存钱控”步履维艰,让“买房控”如鱼得水。
但在政策的对比上,我们发现“存钱控”的待遇似乎要好很多,一年里不断的加息措施,让“买房控”小有甜头,“买房控”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隔三差五的调控,10年的买房历史,几乎就是10年的打压历史。
然而,最终的情况仍然是:“存钱控”越来越少,“股票控”、“买房控”越来越多。
有两个老太太的遭遇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一个是一名叫汤玉莲的老人,她在1977年存了一笔“巨款”,400元钱,当时中国人均存款只有20元,她这笔钱够买一套房子。
存完钱后,老人把存折放在家里,一忘就是33年。33年后,这400元存款产生了438.18元的利益,扣除中间几年需要征收的利息税2.36元,汤婆婆连本带息仅可取出835.82元。这笔钱,现在她一个平方都买不到。
另外一个故事是家住万航渡路一个卖菜为生的刘老太太。2000年,她动迁得到了补偿款38万元。她用这38万元起步,10年来不断买房卖房,现在家里有7套房,坐拥数千万的资产。
“存钱控”、“买房控”、“股票控”,说的都是很简单的道理,哪里有钱赚钱往哪里钻,钻得久了,做熟不做生,瘾就上来了,控也就产生了。
这样的情况在其他控里也同样适用。
曾经很多人是QQ控、MSN控,后来出现“校内网”,除了聊天,还能找朋友,还能玩社区交友,于是,“校内控”出现了。
后来,“开心网”出现了,除了社区交友,还能玩抢车位,玩“偷菜”,于是,“开心网控”出现了。
再后来,“微博”出现了,偷菜抢车位这些东西都无趣了,写微博转微博,博取粉丝注意力,再没这么开心的事情,于是,“微博控”出现了。
细细看来,“买房控”和这些控的出现,不过也是一样的道理。
曾几何时,把10元、20元存进银行,握着薄薄的存折本是最大的乐趣,那时候,是“存钱控”,后来,炒股出现了,买股票不仅赚钱快,每天买进卖出更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于是“股票控”出现了。
再到后来,流行炒房了。一套套的房子买进来,再卖出去,钞票赚得像印钞机一样快。家里收集房产证像集邮一样,那种感觉不是炒股能比的,于是,“买房控”就出现了。
可以肯定的是,“买房控”和其他所有的控一样,都是时代的产物,有它的兴起、繁荣到最后消退的过程。
现在,房子能给“买房控”带来财富、带来地位、带来乐趣,未来,当其他的事物能比房子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这些东西时,不死的“买房控”会逐步消失,变成其他的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