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的高女士上周在中央大街某大型商场购得某品牌上衣一件,服装的吊牌下面,均剪掉了“统一零售价”,营业员称服装原价是980元,打8折,她共花了785元。几天前她看见表妹也穿了一件一样款式的衣服,是在沈阳该品牌的专卖店按照厂商的吊牌价买的,才759元。女士当时就感觉被商家骗了,于是去商场讨说法。最后商家承认在价格上做了手脚,并退给她100元货款。
来到这个大商场,果然看见部分品牌服装的吊牌最下方,均无“统一零售价”,有的连货号也被抹去。营业员称这是为了防止部分消费者在商场试衣服后记下货号到网上购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先提价后打折”的行为在行内根本不是秘密,因服装进入商场的费用高于专卖店,所以商场的售价要比专卖店的高一点。现在的人都爱买打折的东西,这样商品标价上调30%,就可以打八折销售了。
消费者协会表示,时下商家的促销活动特别多,消费者要谨慎面对促销,在参与商家促销活动时要注意看活动内容,促销抽奖是否通过公证,商品是否符合规格标准,商家是否在价格上做手脚。
锦州市物价局有关人士表示,服装属于市场调节价的商品,物价部门并不监管厂家的“统一零售价”。但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经营者不能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降价前交易票据的,其所标原价为虚构价格”。消费者遇到虚假打折,要积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