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age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服饰文化 >> 浏览文章

清末民初服装文化纷出贫富阶层迥异

2011-8-14 13:53:23华衣网 佚名 【字体:

  穷人光顾的估衣摊

  服饰是市民心态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的变化直接体现着社会与习俗的变迁。刚刚结束封建统治的民国北京,看上去像个光怪陆离的服装博览大会。经过数十年的磨洗淘汰,北京人终于有了自己不同于沿海商埠,也不同于内陆城市的服饰风格:简约、典雅、敦厚,略显保守。

  在清末民初的大变革时代,剪辫可不是个人的爱好习惯问题,而是不可逆转的政治潮流。住在清宫里的逊帝溥仪,在17岁那年自己动手剪掉了辫子。1917年辫帅张勋复辟时的辫子军也只是昙花一现。

  辫子剪去了,封建服制取消了,多种服饰文化一时间纷然杂出。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而传统着装习惯仍然具有一定的惯性力量,长袍马褂还是民国初年北京街头最常见的服饰。

  中国的近代化是被迫逐渐向世界开放的结果。西方事物如潮水般涌入,从洋枪、洋炮,直到洋烟、洋火和洋葱。洋货旺销,无不利市三倍,一些中国工商业者也纷纷以"爱国"、"挽回利权"的名义,投资于新式机织业。光绪中叶,北京的布店就开始销售洋布,由于洋布比国产土布便宜,布线密实且细,颜色艳丽,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渐将土布挤出市场。民国以后,民族纺织业兴起,布庄增加了国产的机织布。

  缝纫机的问世,导致成衣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服装生产的标准模式,开始取代家庭手工制衣的垄断地位。中山装是基于外洋学生装而加以改革的国产形制,因孙中山先生率先提倡并穿用而得名。它是传统与时代的完美结合,从此成为一代中国男子的典型服装。

  民国初年,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愈演愈烈,妇女们在两个方面最先焕发出解放意识--婚姻和服饰。女子本身开化的程度和仍然存在的公共标准,使女服的变化也体现了中西结合的趋势,旗袍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产物。知识阶层的年轻女性,烫发,涂口红,穿改良旗袍和高跟鞋,在她们身上明显反映着古都服饰文化与外来服饰文化的双重影响。

  在多种文化激烈交汇的漩涡中,人们的服饰表现出多样性和易变性。由于沿海口岸城市较早开放,得风气之先,以京师宫眷显贵为代表而被全国效尤的传统京派服饰,渐渐失去了领导服饰潮流的优势,转而仿效苏杭、上海。但总体上说,作为思想相对保守的文化古城,北京市民的衣着打扮确实不像沿海城市那么开放。

  民国时期,北京社会财富的整体水平并不太高,劳动者的服装消费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只求蔽体御寒而已,风格上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北京方言中的估衣一词,指的是穿过的旧衣服,底层人家的衣服大多是从估衣摊儿买来的。贫家妇女手提竹篮,备些针线布片,走街串巷为穷苦的单身汉缝补破衣,聊以糊口。北京人称之为缝穷的,这也曾是北京街头的三百六十行之一。

文章录入:(enjoyage)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为网友原创或是推荐、收集、整理而来,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 2、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版权,已在文章信息发布处要求网友转载时保持原文的完整并属上作者姓名及出处,但网友转载时部分文章因流传原因而无出处及作者,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更正。
  • 3、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开辟文章信息版块,出于传递更多有用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 4、 本站所有文章信息仅供网友及信息浏览者学习和研究使用,未经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或作为任何的商业用途。
  • 5、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保留网站的其它所有权利。所有与本站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本站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担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商业或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