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是与自然交融的和谐之美,“丝衣其紑,载弁俅俅”是盛大瑰丽的礼仪之美,“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是娉婷窈窕的少女之美。
在广州这个物质极盛的都市,就有这样一个群体,每到传统节日或重大节日,他们就会穿上汉服聚在一起。
从2004年第一套汉服现身广州街头至今,汉服迷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他们定期组织主题聚会,展示汉服之美,温习传统礼仪。除了节假日,他们还会尝试穿汉服逛天河城、甚至穿着汉服上班。这群从事各行各业的汉服迷,拥有少则几套、多则十几套的汉服,还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探讨汉服的设计和制作,为了唤起现代都市人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可谓如痴如狂。
广州街头邂逅汉服迷
在广州,有这样一群人,每到传统节日或重大节日,就会穿着汉服上街,走进繁忙的都市人群。最近,这群帅哥美女又在网上相约,准备七夕那天齐聚正佳广场,展现中国传统的服章之美。
过七夕、迎火炬
现代都市里的汉服聚会
“今年的七夕,我们会穿上汉服一起去逛街”,七夕汉服聚会的组织者糖糖告诉记者,七夕当晚,他们会穿上汉服,在上下九或正佳广场里逛街。计划七夕那天在这两个地方逛街的朋友,也许能一饱眼福。
据糖糖讲,在广州城内,因爱好汉服走到一起的朋友圈,已经从2004年的十几人发展到了现在的五六十人。每到节假日或传统节日,大家都会穿上汉服组织主题聚会,还会一起温习传统礼仪,一起追忆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甚至在奥运火炬在广州传递的当天,他们也相约穿上汉服走上街头,挥着国旗和奥运旗,高举“中华儿女喜迎奥运”的标语,迎接奥运圣火的到来。
参加了穿汉服迎火炬的刘小姐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10月,广州城内汉服爱好者就一起签名,向中国奥委会建议启用汉服为中国队开幕式礼服。
致力于在小学教育中推广民俗文化的黄石小学校长黄胜文则指出,推广民俗文化应抓住精髓,不要拘泥于具体的服装形式。他说:“我们没有计划强制地推广汉服。传统服饰教育我们一般融合在美术教育中,现在小学美术课程除了人教版的课本外,还有岭南美术和乡土美术教材,这些都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载体。”
汉服≠“汉朝的服装”
“汉服”究竟是什么?对大多数市民,对专家们来说也是一个新词。其实,汉服是爱好者给“汉民族传统服装”打造的词,并非“汉朝的服装”的简称。
只是带古典味的现代服装?
穿着“深衣”接受采访的梁先生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做的‘深衣’,尽管款式继承传统规范,但所用的布料、纹饰、图案、色彩搭配等,不可能和过去的深衣完全相同。可以说,既继承了传统,也有现代的风格特点,并非汉代、唐朝、宋朝的衣服。”
所谓“深衣”,是传统服装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即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是古代诸侯、大夫、士人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平民百姓的礼服,特点是交领右衽,阔袍大袖。
广州某服装设计学院的陈老师看到记者展示的汉服爱好者的“汉服”时,指出这些服装“改良之处甚多”,几乎已经俨然“现代服装”,充其量是“带有古典味道的现代服装”。
其实,汉服爱好者中就有复古派和革新派之分。真正的复古派极少,而绝大多数的是充满革新创意的年轻人。
分页: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