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
法国影星碧姬·芭驿出演《穿比基尼的姑娘》,比基尼泳装的形象迷住了法国人。澳大利亚设计师保拉·斯塔福德将比基尼泳装引入黄金海岸,引起轩然大波。一个海滩巡查立即抓住了一个穿着短泳装的模特,“太短了,”他一边声嘶力竭地叫着,一边押着模特离开海滩。
1954年
女演员西蒙娜·席尔瓦在嘎纳电影节上由于公开裸露上身而受人指责。
1960年代
1961年,著名的内衣品牌“黛安芬”率先采用弹性人造纤维,成立泳装部。
早期的轰动和争议平息下来以后,比基尼泳装以排山倒海之势蔓延开来,迅速取代了连体泳装,成为主流款式,在海滩上已是“满目比基尼”。那种将裆部完全盖住的老式泳装寿终正寝。在阳光下的海滩,40年代和50年代那种有雕塑感的形象,变成了柔软而“自然”的身体线条。“比基尼告诉我们,生活中最美的事是自由”,这种流行的时髦话语使西方一些国家形成了以性感为中心的海滩文化。
比基尼使基督教文化下的道德规范彻底失去约束力。在一片反叛的喧嚣声中,一批先驱者脱光了衣服发动“天体运动”,实践“裸体文化”。时装界也掀起一股“无上装”的时尚潮流,有前卫靓女脱去上衣,不过没有获得更多的追随者。
1970年代
无结构的泳装出现。这些泳装除了阴部以外几乎什么都没有遮盖。有趣的是,这些泳装通过对阴部的遮盖承认了道德的约束力,但同时其裁剪方式又吸引了人们对性器官的注意。
不穿上衣或者全裸游泳在国际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尽管采取这种游泳方式的人仍是少数。
1989年
模特杰丽·霍尔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把臀部放回女式泳装里的游泳服”。她的设计通过强调游泳服装的整体性极其魅力,使人回想起40年代好莱坞的泳装。
1990年代
泳装的风格重新趋向“谨慎”,它们覆盖了较多的身体面积,并重新采用了一些原来的缝合方式和调节体态的方式。
Speedo公司开发出"鲨鱼皮"泳装,这是泳装面料最具重大意义的一次革新。这种泳装以特殊的面料制成,根据仿生学原理,模拟鲨鱼皮,在水中的阻力要比人体的皮肤小3%,据说最多可以将有哟比赛成绩提高7.5%。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运动员在水中的阻力,这种泳装将运动员除了手和脸部以外的部分统统包裹起来。
21世纪
作为高等时装,泳装类型日益多样化。泳装越来越贴身,实用,同时也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既让女人运动起来如鱼得水,又让女人在亲近自然时娇艳如花……
文章录入:(enjoy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