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tock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认识鸟类 >> 浏览文章

白鹈鹕

2011-8-19 16:43:55不详 【字体:

摘要

白鹈鹕(学名:Pelecanus onocrotalus)也叫东方白鹈鹕或大白鹈鹕,是一种大型鹈鹕。产于欧洲到亚洲以及非洲的沼泽地和浅湖区。在中国见于新疆的天山西部、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南部水域、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湖。白鹈鹕在欧洲东南地区繁殖,越冬在亚洲西南部以至非洲。

【物种名称】:白鹈鹕

白鹈鹕白鹈鹕
【俗名】:犁鹕,逃河,塘鹅

【拉丁文名】:Pelecanus onocrotalus

【物种特征】:描述:大型水禽。全长约160厘米。体羽粉白色,仅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褐黑色。头后具羽冠,胸部具黄色羽簇。虹膜红色,嘴铅蓝色,裸露喉囊黄色,脸上裸露皮肤粉红色,脚粉红色。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化并喂雏。亚成鸟为褐色。
飞行时头部向后缩,颈部弯曲靠在背部,脚向后伸。主要以鱼类为食。它曾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常见鸟类,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外数量已经十分稀少。

白鹈鹕 物种名称

    

中文正名:白鹈鹕

白鹈鹕白鹈鹕

拉丁学名:Pelecanus onocrotalus

命名人物时间:Linnaeus, 1758

拉丁别名:Great White Pelican

别 名: 犁鹕、逃河、塘鹅、鹈鹕

英文名 rosy pelican

又称东方白鹈鹕或大白鹈鹕

白鹈鹕 分类地位

    

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鸟纲 Aves → 今鸟亚纲 Neornithes →突胸总目 Carinatae →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 鹈鹕科Pelecanidae → 鹈鹕属 Pelecanus →  白鹈鹕 Pelecanus onocrotalus

白鹈鹕 濒危信息

    

CITES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白鹈鹕白鹈鹕

IUCN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未定 生效年代: 1996

白鹈鹕 形态特征

    

白鹈鹕的体形比卷羽鹈鹕小,体长为140-175厘米,

白鹈鹕白鹈鹕体形粗短肥胖,颈部细长。与卷羽鹈鹕不同的是嘴虽然也是长而粗直,但呈铅蓝色,嘴下有一个橙黄色的皮囊,黑色的眼睛在粉黄色的脸上极为醒目,脚为肉红色。另外它的尾羽为24枚,比卷羽鹈鹕多2枚。它全身的羽毛都是雪白的颜色,稍微缀有一些橙色,头的后部有一束长而狭的悬垂式冠羽,胸部有一束淡黄色的羽毛,翼下的飞羽为黑色,与白色的翼下覆羽形成明显的对照。

虹膜-红色;嘴-铅蓝;裸露喉囊-黄色;脸上裸露皮肤-粉红;脚-粉红。

叫声:通常无声,但能发出带喉音的咕哝声。

白鹈鹕 生活习性

    

白鹈鹕主要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泽地带。常成群生活,善于飞

白鹈鹕白鹈鹕行,善于游泳,在地面上也能很好地行走。飞行时头部向后缩,颈部弯曲靠在背部,脚向后伸,两翅鼓动缓慢而有力,也能像鹰一样在空中利用上升的热气流来回翱翔和滑翔,但通常没有鹰飞的高。在水中游泳时,颈常曲成“S”形,并不时地发出粗哑的叫声。它主要以鱼类为食,觅食时从高空直扎人水中。

白鹈鹕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为4-6月,结成大群一起在湖中小岛、湖边芦苇浅滩,以及河流岸边和沼泽地等处营巢。通常将巢筑于芦苇丛中的浅水处或者湖边的泥地上,也有的筑于树上。巢的结构较为庞大,主要由树枝、枯草和水生植物等构成。每窝产卵2一3枚,偶尔为4枚。卵刚产出时为白色,孵化后变为黄褐色,大小为95×60毫米。

白鹈鹕春季于3-4月,秋季于9一10月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迁徙,其种群数量较为稀少,在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中,我国境内连1只都未记录到,但1992年在亚洲其他地区共记录到5666只。

白鹈鹕 分布情况

    

白鹈鹕没有亚种分化。

白鹈鹕白鹈鹕

国外分布: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等地;

国内分布:曾见于新疆西部及天山、青海湖,以及河南、福建等地,均为冬候鸟或旅鸟。

我国共有3种鹈鹕,即卷羽鹈鹕、白鹈鹕和斑嘴鹈鹕,它们均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豫北黄河故道湿地 青海湖鸟岛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准噶尔盆地 艾比湖 北部天山山地 伊犁谷地 尤尔都斯盆地 南部天山山地 塔河中下游平原 伊犁河

白鹈鹕 种群现状

    

它曾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常见鸟类,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外数量已经十分稀少。虽对渔业生产有一定影响,但在我国境内数量极为有限。系大形水禽,可在动物园饲养供观赏。

白鹈鹕 致危因素

    

● 种内生物学特点:  白鹈鹕在我国的繁殖区狭小,食物亦较单纯。

● 栖息地破坏: 越冬区环境条件严酷,加之青海湖等地近年来自然条件不断恶化,沙丘淹没了许多草地,植物更加稀少,湖内大量捕鱼,故数量急剧减少,致使白鹈鹕迁至他处越冬。

白鹈鹕 保护措施

    

特殊保护组织: 数量稀少,不普遍,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二类保护动物。

鹈形目鸟类

展开收起 界: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纲: 鸟纲 (Aves) | 目: 鹈形目(Pelecaniformes) 鹈形目(Pelecaniformes)主要是分布于温热带水域的大型游禽,是热带海鸟的重要组成,但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鹈形目鸟类,有一些种类甚至扩展到了两极地区。很多鹈形目的鸟类具有全蹼,四趾均朝前,有蹼相连,嘴下常常有发育程度不同的喉囊。鹈形目一共有6科,其中中国有5科。 目 科 代表鸟类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鹲科(Phaethonitae),鹲又被称为热带鸟,在整个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到处游荡。鹲具有长长的中央尾羽,飞行的姿势非常优美。鹲科有红尾鹲,白尾鹲和红嘴鹲三种,我国都有出产。 红尾鹲
鹈鹕科(Pelecanidae),鹈鹕是最大型的游禽之一,最显著的特征是长长的喙和极度发达的喉囊。鹈鹕在各大陆温暖水域都有分布,有1属6种,如算上卷羽鹈鹕和秘鲁鹈鹕则为8种,中国有白鹈鹕,班嘴鹈鹕和班嘴鹈鹕的亚种卷羽鹈鹕。 鹈鹕,白鹈鹕,班嘴鹈鹕 鲣鸟科(Sulidae),鲣鸟是群居性海鸟,有2属(大鲣鸟属和鲣鸟属)9种。中国有红脚鲣鸟和褐鲣鸟,它们是西沙群岛最主要的海鸟。 鲣鸟,红脚鲣鸟 鸬鹚科(Phalacrocracidae),鸬鹚科是鹈形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有2属30种。加岛鸬鹚属只有1种,特产于加拉帕哥斯群岛,已经失去了飞翔能力。鸬鹚属有29种,广布于全世界的海洋和内陆水域,但仍以温热带水域为最多,中国有5种。 鸬鹚 蛇鹈科(Anhingidae),蛇鹈是热带内陆水鸟,颈细长如蛇,嘴尖无喉囊,善于潜水,用嘴当鱼叉叉鱼。蛇鹈在美洲,非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各有一种,也有人将这4种合并为1属2种。中国不产蛇鹈。 蛇鹈 军舰鸟科(Fregatidae),军舰鸟有1属5种,中国有白腹军舰鸟,白斑军舰鸟和小军舰鸟3种,另有大军舰鸟和丽色军舰鸟,产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域。 军舰鸟© 以上材料来自 互动百科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