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tock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认识鸟类 >> 浏览文章

黄喉噪鹛

2011-8-19 16:42:40不详 【字体:

摘要

黄喉噪鹛,学名Garrulax Galbanus,是鸟雀纲,雀形目,翁鸟科,画眉亚科,噪鹛属(该属鸟全球共有46种,中国有34种)中最珍稀的鸟种之一。体型略小,顶冠蓝灰色,特征为具黑色的眼罩和鲜黄色的喉。上体褐色,尾端黑色而具白色边缘,腹部及尾下覆羽皮黄色而渐变成白色。黄喉噪鹛隐匿于亚热带常绿林和浓密灌丛,于地面杂物中取食,喜食昆虫,也吃些蚯蚓、野生草莓、野杉树树籽等。分布于印度阿萨姆的东北部至缅甸掸邦。在中国东南部及云南南部有两个相对独立群体。黄喉噪鹛是一种体型略小的噪鹛,身长23厘米。顶冠蓝灰色,特征为具黑色的眼罩和鲜黄色的喉。

黄喉噪鹛 基本资料

     黄喉噪鹛黄喉噪鹛物种名称:黄喉噪鹛

拉丁学名:Garrulax galbanus

英文名称:Yellow-throated Laughingthrush

科属分类鸟纲:(Aves)、雀形目、画眉科、噪鹛属

黄喉噪鹛 基本简介

     黄喉噪鹛黄喉噪鹛

1919年9月,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兼博物学家古尔图瓦在中国安徽和江西交界地带的婺源县采到两只噪鹛鸟类的标本,随后两只标本被送往法国,1923年法国鸟类学家M.A.Ménégaux对这两只来自中国婺源的标本进行了研究,以其采集人的姓氏命名为噪鹛属新种——Garrulax courtoisi。

1930年,鸟类学家波利奥兹对噪鹛属鸟类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时,把法国鸟类学家命名为Garrulax courtoisi新种,作为黄喉噪鹛。

1923年,黄喉噪鹛在中国的江西婺源被发现,但仅有的那一只标本被发现者带到了美国。以后70年,婺源没有了黄喉噪鹛的消息。但是,最近在中国最美的乡村——江西婺源大山中惊喜发现,黄喉噪鹛是地球上最稀少、最濒危的鸟类之一,目前仅存150多只 。

黄喉噪鹛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阿萨姆的东北部至缅甸掸邦。在中国东南部及云南南部有两个相对独立群体。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云南的亚种(simaoensis)仅有所存的模式标本。罕见于江西婺源的丘陵地带(courtoisi)。

隐匿于亚热带常绿林和浓密灌丛,于地面杂物中取食 ,

黄喉噪鹛 物种特征

     黄喉噪鹛黄喉噪鹛

黄喉噪鹛体型略小,顶冠蓝灰色,特征为具黑色的眼罩和鲜黄色的喉。上体褐色,尾端黑色而具白色边缘,腹部及尾下覆羽皮黄色而渐变成白色。

思茅亚种色较淡。虹膜为红褐色;嘴为黑色;脚为灰色。叫声为细弱的唧唧叫声。习性:隐匿于亚热带常绿林和浓密灌丛,于地面杂物中取食。

黄喉噪鹛的两个亚种,在国内仅分布于思茅和婺源两处十分狭小的范围内。由于数量很稀少,人们对它的生态习性尚未了解,只有形态的描述:黄喉噪鹛的个体与画鹛相当而略大一点,体长约24厘米。思茅亚种:头顶至后枕蓝灰色,体背与翅上覆羽棕褐色,飞羽和尾羽灰褐色。

两对中央尾羽具一黑色宽次端斑,其余尾羽末端白色。前额、眼光、眼周喉、咳及耳羽黑色。上胸黄色沾橘,胸具淡橄榄胸环。腹黄色,尾下覆羽白色。虹膜红褐色,嘴黑褐色,脚黄灰色。华南亚种:与思茅亚种相似,区别在于该亚种胸部无橄榄色胸环。

黄喉噪鹛 生长繁殖

     黄喉噪鹛黄喉噪鹛

黄喉噪鹛选择的栖息地多为常绿阔叶林地带,鸟巢一般筑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上,且搭得较高,最低离地面5米以上,一对一个巢,每对一年只孵一次。10多天孵出,一般2至4只,两周后小黄喉噪鹛就能自行觅食了。

黄喉噪鹛喜食昆虫,也吃些蚯蚓、野生草莓、野杉树树籽等。调查组的专家还有趣地发现,黄喉噪鹛特爱洗澡。

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16时左右,除暴风雨天气外,黄喉噪鹛总要坚持到河边流动浅水里戏水,沾一下清水,扇动着羽毛,

黄喉噪鹛 发现经过

     黄喉噪鹛黄喉噪鹛

1923年,黄喉噪鹛在中国的江西婺源被发现,但仅有的那一只标本被发现者带到了美国。以后70年,婺源没有了黄喉噪鹛的消息。

1956年,中苏联合科考队在云南思茅也发现了黄喉噪鹛,3只标本有两只远走俄罗斯,一只留在中国。人们再去思茅寻找黄喉噪鹛时,却一无所获。

以人们对鸟类的认识,像黄喉噪鹛这样不作长距离迁徙的鸟,数量稀少又分布在相距遥远、互不连接的几个区域,应是经过了漫长的地质、气候变迁,被逐渐分割并演化为不同的亚种,可以判断它是孑遗物种并濒临灭绝。

黄喉噪鹛黄喉噪鹛

其实,黄喉噪鹛可能从来没有离开过婺源,只是鸟类学家难得老去那么偏远的地方,也难免不与它擦肩而过。

而婺源老乡看到黄喉噪鹛,顶多发声“多漂亮”的感叹,不会关心它是否正折磨着鸟学界。

1992年,有个绰号“小板鸭”的婺源青年,无意中打下一只黄喉噪鹛,送给了一位老师做成标本。标本辗转送人送得不知去向,所幸留下了照片。

1993年,英国鸟类保护协会一位会员在香港鸟市意外发现一只黄喉噪鹛,它混在来自中国大陆的出口画眉中。一通国际间的信件往来确定了这只黄喉噪鹛是婺源亚种。为了寻找它尚在世间的同伴,一项由国际资助的调查于1997年开始 。

黄喉噪鹛 重要意义

     黄喉噪鹛黄喉噪鹛

生活在婺源县中云镇黄喉噪鹛自然保护区里的鸟类黄喉噪鹛,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将其列入世界物种名录。该组织说,这种小鸟目前世界仅存150多只。

2001年5月,中外专家在江西婺源县中云镇新发现黄喉噪鹛种群,发现数量在40只左右,这是专家们多年来首次发现数量最多的一次,并且所有的黄喉噪鹛都生活在人类的生活区。当时在婺源全境共发现七处有黄喉噪鹛踪迹。

由于黄喉噪鹛为全球的易危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设立的“中国珍稀物种保护小型基金”随即开展黄喉噪鹛的保护工作,着手在婺源建立了黄喉噪鹛自然保护小区。目前据专家调查该物种的生态习性所知,其亚种仅分布在江西婺源境内。在江西婺源开展保护工作以来,初步确定了其生态环境和分布,项目负责人婺源县林业局的洪元华工程师说:已发现了近150只黄喉噪鹛,目前保护工作进展顺利。

黄喉噪鹛黄喉噪鹛

这种小鸟要为何得到人民的如此重视,因为黄喉噪鹛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鸟类之一,已濒临绝种。全世界仅有三个亚种,分布在中国的江西婺源、云南思茅和印度阿萨姆。早在1876年,鸟类学家在印度阿萨姆邦与缅甸西部的交界处,首次发现了这种前所未知的鸟儿。

但于1923年在江西婺源再次被人发现后,长达76年此鸟却再也没有被发现过,世界鸟类学家以为黄喉噪鹛已经在地球上绝种。出人意料的是,2000年5月,它奇迹般地再度出现在婺源的山林,它是被当地的林业工程师发现的,当时发现不是一只,而是一群在树上筑巢下蛋。随后,德、法、英以及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组的中外专家,再次在婺源县中云镇发现一个种类齐全的黄喉噪鹛种群,种群数量在40只左右。

黄喉噪鹛黄喉噪鹛

中外科学家经过7年来的不懈努力和研究,已基本掌握黄喉噪鹛的生活习性和规律。目前,婺源县已发现黄喉噪鹛150多只,这些黄喉噪鹛小鸟种群生活在人类的生活区,这对进一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婺源县这次能发现较大的黄喉噪鹛种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由于该鸟对环境条件要求十分苛刻,所以足以证明婺源县的自然环境十分优越。也说明当地历届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保护天然阔叶林、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功不可没!婺源县率先于全国、首创以珍稀动物型、珍稀植物型、自然生态型、自然景观型、水源涵养型和资源管理型等六个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小区计280个,总面积逾35万亩,因此而受到联合国授予的“世界发明奖”。  

黄喉噪鹛体态轻盈俏丽,鸣声奇特而悦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作为一种自然界孑遗的生物物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无价的。下一步,中外鸟类学家们将进一步协手合作,对该鸟种展开深入的跟踪调查研究,查清其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与栖息环境,填补该鸟种生态习性的空白。为保护好这一珍稀物种提供科学依据,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新的贡献。

黄喉噪鹛 物种现状

     黄喉噪鹛黄喉噪鹛

随着对黄喉噪鹛重现,引起了国内外自然保护组织的关注。2001年4月,德国动物物种与种群保护协会主席罗兰德·沃思博士一行在何芬奇的陪同下,专程赴婺源实地考察黄喉噪鹛,并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每年无偿提供3000美元的专项保护资金。2001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把婺源黄喉噪鹛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列入“中国珍稀物种保护小型基金”项目,资助5000美元用于黄喉噪鹛自然保护小区建设。2003年4月,香港观鸟团一行15人专程到婺源考察黄喉噪鹛。

随着该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黄喉噪鹛的生活繁殖栖息地也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该县先后共发现了6处近200只黄喉噪鹛,最多一群有50多只。

婺源,山清水秀,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达82%。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众多野生动植物,境内现有木本物种1500多种,草本物种3500多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物有白颈长尾雉、黑麂、云豹、白琵鹭、鸳鸯、蛇雕、白腿小隼等50余种。近年来,该县还在自然保护小区内发现华南虎的踪迹。 

黄喉噪鹛黄喉噪鹛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种,源于一方人的呵护。自1992年,该县在全国率先开展自然保护小区规划和建设工作以来,先后建立了自然生态型、珍稀动物型、珍贵植物型、自然景观型、水源涵养型、资源保护型等六类自然保护小区191个,面积达65万亩。

在建立自然保护小区过程中,该县积极引导群众采取以“自建、自筹、自管、自受益”为主的方式来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小区。同时加大对自然保护小区野生动植物物种的调查研究。2002年10月,由该县林业局高工郑磐基以《黄喉噪鹛自然保护小区生态功能研究》获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项目一等奖。 [1]

© 以上材料来自 互动百科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