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tock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认识鸟类 >> 浏览文章

青藏高原

2011-8-19 14:29:21不详 【字体:

摘要

在中国西南边陲,有一片海拔平均在4500米,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就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它东连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西达万山之宗的帕米尔高原,北邻中国内陆沙漠地带,南眺热带亚热带风光的印度大平原。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和新疆南部山地等广大地区。它雄奇高峻、傲视四方,以奇异的地理构造、地貌景观,及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历史皱褶,堪称世界一绝。气候最显著特征是高寒。动物资源宝贵珍稀。自然资源丰富,如地热,太阳能,水能等。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的修建,经济发展迅速。

青藏高原 简介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1]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青藏高原 形成原因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 地理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这里.

 

地理位置范围

 所跨越经度位置为74 度E-104 度E,所跨越纬度位置为25度N-40 度N。它的边界,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全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2]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地形地势

青藏高原大体可分为3个不同的自然区。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藏南谷地: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藏东高山峡谷区:是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西藏地面以辽阔的高原作基础,高原面是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的共同组合体。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从平均5000米以上渐次递降至4000米左右。在青藏高原之上,纵横延展着许多高耸山系,构成了高原地貌骨架。近东西向山系从南而北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往东延伸发生转折变向,形成了藏东南近于南北向排列的横断山:从东向西分别有芒康山、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在这些平行的山脉之间,分别挟持着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深切峡谷,构成世界上有名的平行岭谷地貌。此外,在东西向和南北向山脉之间,还有许多次一级的山脉存在,如阿隆冈日等。[3]主要山脉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 、横断山脉、 冈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马拉雅山脉等。

 

冰川地貌

巨大的高原高山上,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都很发育,冰川及其雕塑冰川地貌广泛分布。现代雪线大体自北而南、自边缘山地向青藏高原内部升高,祁连山4300-5200m(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昆仑山西端5500-5700m,喀喇昆仑山5000m,珠穆朗玛峰地区5000(南坡)-6000m(北坡)。第四纪冰期古雪线比现代雪线低数百至千余米,当时的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许多倍,但由于内陆干旱气候限制,其分布地域仍很有限,所以古冰川和现代冰川刨蚀或堆积地貌范围都不大,冰川刨蚀力弱,故冰川和槽谷均较宽浅,只是冰水堆积作用影响所至,可达河西走廊及一些内陆盆地。[4]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 喜马拉雅现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 昆仑山现代冰川、 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 、横断山现代冰川、 唐古山现代冰川、 冈底斯山现代冰川 、羌唐高原现代冰川 、祁连山现代冰川。

 

河流水文

 高原上的巨大山岭普遍发育着现代冰川。冰川的融水是长江、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印度河等主要大河的源泉。在高原面以下,交织着内外流水系。藏北高原以内流水为主,并形成一些以湖盆为中心的向心状水系。在高原的东、南、西外围地区,主要是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外流水系,水流湍息,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游宽阔河谷地区是西藏主要工农业分布区。[5]

主要河流有黄河、 长江(金沙江)、 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 、印度河 。

 

湖泊水文

湖泊众多,多咸水湖。主要湖泊有:青海湖,班公错、郭扎错、 鲁玛江冬错、 拉昂错 、玛旁雍错、昂拉仁错、 扎布耶茶错、塔若错、 扎日南木错 、当惹雍错、昂孜错、 格仁错 、错鄂、 阿牙克库木湖 、色林错 、乌兰乌拉湖、纳木错、普莫雍错、 羊卓雍错 。  

气候特征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表现在:
(1)气温低、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大部分地区常年无夏, 霜雪不断,年平均气温大都低于5℃。沿35°N线是温度最低的地带,年均温在-40℃~-8℃,是我国年均温度最低的地区。 但整个高原冬季平均气温不太低,夏季平均气温又不高,气温年较差不大,高原上由于空气稀薄,尤其在冬季,白昼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迅速;夜晚,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加上冷空气下沉,低层空气温度极低,所以日较差很大。
(2)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高原地势高, 大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含氧量少。年平均气压、含氧量、大气密度分别相当于海平面的50%、60%和66%。水的沸点大部分地区为84~87℃。空气密度小,加剧了空气增温和降温的强度,使气温日变化增大。同时空气的浮力和风压也随之降低。
(3)日照长、辐射强。高原地势高耸,日出早,日落迟, 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洁净,尘埃和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大。白天晴天多,多雨季节仍以昼晴夜雨居多。阳光透过大气层,能量损失较少,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年辐射总量比我国东部地区要大一倍还多。拉萨还有“日光城”之称。
(4)干湿季分明,干季多大风。 高原上由于夏季热低压而出现湿暖降水天气,冬季冷高压则形成干寒大风天气,独特的高原季风产生了明显的干湿季变化。盛行风系随季节的显著变化,冬半年西风带控制高原地区为干季,夏半年受湿润的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明显地集中在夏半年。因而出现了明显的干湿季交替现象。另外,青藏高原的降水还是有多雷暴、冰雹、夜雨等特点。

 

资源

自然资源和物产丰富:全区各类天然草场面积有0.83亿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7%,约占中国天然草场面积的26%,森林覆盖面积达632万公顷,占西藏土地面积的5%,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5%,森林总蓄积量为14.4亿立方米,占中国总蓄积量的14%;耕地面积为22.15万公顷,占西藏土地面积的0.18%,另有一定数量未开垦的后备资源。主要农区分布在藏南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26种矿产中,有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5位。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煤、石油、铅锌、盐等矿藏,人称“聚宝盆”。这些宝贵资源,已得到开采利用。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均非常可观,尤以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全区平均径流总量约3590亿立方米,年平均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约占中国的30%。特别是如果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峡谷附近开凿一条36千米的隧道,将江水由林芝县的派区直接引到墨脱县的里冬桥,便可获得2190米的落差,可建起装机容量为4000万千瓦的巨型水电站,将成为中国和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西藏的地热显示点有600多处,地热能蕴藏量居中国首位。初步估算,西藏地热总热流量为229.9万千焦/秒。西藏羊八井地热田为中国最大的高温湿蒸汽热田,也是世界大型热田之一。
西藏的高等植物有5766多种。西藏有药用植物1000多种 ,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牦牛、野驴、黄羊、羚羊、盘羊、岩羊、獐子、鹿、豹、猴、老虎、熊、狐狸、狼、猞猁、水獭、雪猪、熊猫、雪鸡、马鸡、黄鸭、灰鸭、天鹅、沙鸥等。其中被列为世界珍品的有雪豹、小熊猫、藏羚羊、藏野驴、藏雪鸡、藏马鸡、黑颈鹤等,是青藏高原所特有的动物。[6]

土壤种类有:亚高山草甸土:分布范围在青海、西藏3700-4700m高度地区。表层有5-10公分厚、富有弹性的草皮层,土体黄棕色;多微酸性反应。亚高山草甸土地区牧草茂盛,药用植物多,野生动物资源亦丰,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利用带。 高山草甸土:分布范围在青海、西藏4500-5200m高度的高山地区。草皮层厚5-10公分,但性质松脆;土体灰暗,结构上常有片状层理;多中性反应。牧草虽低矮,但稠密、耐牧性强,为纯牧利用带。

亚高山草原土:分布范围在青海、西藏4200-4700m。地表有簇状草根层;土体灰棕色,粒状结构,剖面中部有钙积层;微碱性反应。牧草的质量和数量较差;有灌溉处可种植农作物,为农牧结合利用带。

高山草原土:分布范围在青、藏4400-5200m的高山地区,地表有簇状草根层;土体色浅,粒状结构,钙积层不明显,碱性反应。高山草原土牧草质量数量较差,饮水较缺,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为纯牧利用带。[7]

 

对附近气候影响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 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跨15个纬度。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 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 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
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公里)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 而形成南北两支气流。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背,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中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它直接阻挡着我国西部对流层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流。冬季高原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南侧的印度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温度高,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同时西风带气压系统受高原阻挡在其西侧停留、减弱、消亡,而东侧的四川盆地一带则又相对平静,气流扰动较少,风力较弱。高原北侧又不易受南来暖湿气流影响。有利于冷空气堆积,进一步加强蒙古高压的势力,进而产生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强寒流影响。而高原阻挡海洋湿润气流进入中国西北盆地,形成少雨的燥热天气,使中国新疆极端干旱,成为少有的少雨区和无流区。

2) 高原季风的出现,使中国季风性气候尤为突显
青藏高原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有很大差异。夏季高原成为热源,气流在高原面上辐合,形成青藏热低压,这个热低压从春季就逐渐发展、演化,到5、6月初基本形成,盛夏达到最强盛,它的形成破坏了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连续分布。冬季高原面降温迅速,加上地势高,冰雪面积大,形成低温高压中心。夏季高原热低压的形成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辐合,而冬季又有利于高原面上气流的发散。气压场的季节性变化引起了局部环流的季节性变换,夏季高原周围气流流向高原,冬季高原上气流又流向高源四周,从而形成高原季风。
冬季冷高压加强邻近地区气流的下沉,高原冷高压与蒙古高原的迭加使高原北侧的蒙古高压得以加强,势力尤为强盛,冬季风影响大半个中国。夏季高源热低压吸引大气向高原辐合,使高原南侧的印度低压进一步加强。与太平洋副高和南半球副高产生了更加强大的气压梯度,加强、加速西南和东南季风。冬夏季高原面上气压场的配置所形成的气流场与亚欧大陆冬夏季气压场及其所形成的气流场刚好吻合,从而加强了中国冬夏季风的强度。也改变了我国气压场的形势,增加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广泛性和复杂性。
 3)对中国气温分布的影响
受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势起伏的影响,中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表现为南暖北冷,温差较大,而青藏高原的影响,使中国气温分布产生极大的变化。
(1)西部地区夏季出现了与南热北冷的纬度变化规律相反的南冷北热现象。夏季全国普遍高温,虽然等温线平行于海岸线,但仍有南热北冷的变化规律。而西部地区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峻,夏季原面平均气温低于北部的塔里木盆地。同时高原北部边缘山地又对塔里木盆地热量散发产生阻滞作用,使之成为夏季全国最热的地方。而高原地区却成为夏季全国之冷极。
(2)高原东部的云贵高原由于处于冬季西风带的背风位置,出现“死水区”,南部又受西风南支气流北上的影响,冬季不冷,气温较高天气别具一格。昆明有“春城”之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此。
(3)高原地区气温受地形影响等温线表现出明显地与等高线吻合的特点,打破了冬夏季我国气温的变化规律。
(4)高原地区由于地高天寒,长冬无夏,7月份平均气温仍低于8℃。全年活动积温<2000℃≥10℃的持续期少于100天,部分地区全年日均温都在0℃以下,活动积温为零。可以划分为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

 

文化地理渊源

青藏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之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千古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古羌人。根据文史资料、考古和各科综合文化现象证明,远古汉文史料中的"羌人"就是指藏族原始四大种姓中一直活动在藏东江河流域的冬氏种姓。远古时代羌与藏是同根同源同文化的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呼而已,汉文史料中的羌人是指远古冬氏藏族。
羌人以青藏高原(主要是今青海和甘肃)为基地,他们以超群的智慧和神奇的想象力,最先创造了牧业文明、农耕文明、彩陶文明、青铜文明和屋居文明,他们带着这些文明开始向东黄河、渭河、汾河、长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安宁河流域迁徒,与华夏族和其他民族融合,为创造中华文明立下不朽的功勋,谱写了光辉的篇章。[8]

青藏高原 衣食住行

     青藏高原酥油茶

青藏高原自古即为藏族生息的舞台,因高山环绕,地形封闭,偏处边陲,长久以来都势同遗世独立,演化出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生活样貌。

虽然我们笼统地将青藏高原上居住的藏人称为“藏族”,但根据藏族自己的分类,依居住地区的不同,又分为若干支系:住在前藏地区的称为“卫巴”,后藏地区的s称为“藏巴”,西藏东北方及青海境内的称为“安多”,藏东及川、滇境内的称为“康巴”。以拉萨为中心的卫巴,自五十年代西藏解放后,已逐渐汉化,但大体而言,各地藏族仍保留传统的生活习惯与风俗。

 

藏袍

集镇与农村   在藏族集镇与农村,男女上身都以藏袍为主,男子下身穿长裤,妇女下身穿长裙。藏袍大多以氆氇(以牦牛织成的布)、毛料或呢料制成,颜色多为黑、褐或深灰,大襟宽腰,领口袖口镶有花边,因袍长过人,穿时将腰部提起系上腰带。男式藏袍有两个肥大的袖子,天寒时两袖都穿在身上,天热时则脱去一袖扎于腰间,成为藏族“袒露一臂”的独特装束;女式藏袍分有袖和无袖(背心式)两种,袍外 通常还装饰着“帮典”--织锦精美、图案鲜明的围裙。妇女的发型一般都扎成两根辫子,或垂于背后,或盘在头上。喜爱披挂装饰品是藏族服饰的一大特色,不论男女,身上或多或少都挂有金银、象牙、玛瑙或绿松石做成的饰品。

游牧区    青海草原、西藏东北部的安多地区及藏北高原南端,是游牧藏民的主要分布区。由于游牧区气候严寒、风沙大,自然条件较农业区更加严酷,因此本区的藏袍以整张羊皮制成,肥厚宽敞,怀中可放入不少随身用品。夜间可解开藏袍充做被褥,因此流传着“汉民的铺盖在炕上,藏民的铺盖在身上”的俚语。

妇女的发型喜扎成数十根细长的辫子,辫子上装饰金、银、绿松石等。 

 

饮食

 酥油

青藏高原酥油酥油是由牦牛奶或羊奶提炼出来的,营养价值很高。将牦牛奶或羊奶稍微加温,然后倒入“雪董桶”中,搅拌至表面浮上一层脂肪,把脂肪舀起装入袋中,冷却后即成酥油。酥油可制酥油茶,或加入糍粑中食用。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最普通的饮料。制作方法是,先将茶砖熬煮成浓稠的茶汁,然后与酥油、佐料一起倒入酥油茶桶中,搅至水乳交融后煮开饮用。青藏高原气候干燥,缺少蔬菜,而藏民多以肉食为主,所以清热败火的酥油茶是他们日常必不可少的饮料。

糍粑
青稞属于大麦的一种,耐寒、耐旱,生长期短,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将青稞晒干、炒熟、磨成粉状,加入酥油撮捏成团,成为“糍粑”,是藏民的主食。

青稞酒

青稞酒以青稞酿成,酒精成分在10度左右,味道酸甜,似内地的米酒,更象是四川一带的醪糟。青稞酒是藏民喜庆宴会不可缺少的饮料,内地入藏的游人,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能痛快地喝上几大碗。
藏族传统的食品还有“包子”(藏式饺子)、酸奶酪及风干的牛羊肉等。

 

住居

拉萨

拉萨等大城市一般常见的住宅形式为2-3层的石砌碉楼,人住上层,一楼为仓库或圈养牲口家畜。墙壁粉刷成白色,阳台、窗前种植花草,在高原晴空万里的衬托下显现出一种迷人的油画般的绚丽色彩。

农村

农村的建筑多为木石结构的平房,屋顶以夯土打实抹平,堆放牦牛粪及木材等燃料,屋角还插有五颜六色的经旗,在风中飘扬。

游牧区

帐篷是藏民夏天游牧期间的居所,为了便于游牧的搬迁,帐篷设计简单、拆迁容易,中央以木杆支撑,周围以毛绳拉开钉在地上即可。帐篷内的空间大约在10-15平方米,内有以石头围成的灶台,可作简单炊煮。帐篷以氆氇缝制而成,质地粗厚坚韧,相当保暖。 

 

交通工具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气候严寒,虽然逐年修筑公路便利汽车运输,还通了青藏铁路,但在广大的高原上,许多传统的方式仍然被沿用。

牦牛

青藏高原牦牛

牦牛藏语称“呀”,是地球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区的哺乳动物,眼睛小,腹、肩、股、肋部都有长可及地的毛,即使睡卧冰天雪地也不觉寒冷,而其坚实的蹄质,则可攀走于高原雪地。牦牛虽然行动迟缓,但能负重、耐长途跋涉,尤其能适应高原爬坡与冰天雪地,是藏民最主要的运输工具,享有“高原之舟”的美誉。牦牛的粪晒干后可作燃料,肉可以食用,皮可以做鞋,毛织成氆氇后可制成藏袍、帐幕或毯子;牦牛奶可提炼成酥油,并制成酥油茶。

牛皮船

高原地区的河流水流湍急,木造船只很容易撞得稀烂,因此藏民便发明了“牛皮船”。牛皮船是用坚韧的木、柳条做骨干,外面蒙上数张牦牛皮缝制而成,船身小巧,载重量有限,但牛皮坚韧能耐浅滩礁石。牛皮船无法逆流而上,所以船顺流而下到了终点后,船夫即将船驮在肩上由陆路走回上游。

背夫

临近印度、尼泊尔边境的樟木、勒布、米林等地,一直是中印、中尼国际贸易的通道,但喜马拉雅山区地势险峻,牦牛商队也很难成队通行,故这一带的运输多仰赖当地健脚的藏民,这些终身从事背运货物的人,称为“背夫”或“背子”。 

 

传统娱乐

藏民最主要的娱乐大概就是“逛林卡”(郊宴、野宴),既每逢风和日丽的假期,藏民便扶老携幼到郊外的“林卡”(树林),席地而坐,喝着酥油茶、青稞酒,弹唱传 统民歌,兴致一来也翩翩起舞或演演藏戏。

藏族歌舞

传统民歌是藏族民间文学的结晶,运用比喻、联想、拟人等手法,描写藏民的生活、风俗、男女感情或历史故事。藏民性情豪迈,歌唱至高潮往往手舞足蹈,因此形成有歌必舞、舞中有歌的藏族歌舞。“跳果谐”是最常见的藏族群体舞,男女老少手拉手围成一圈,以顿地开始,踏足为节奏,边唱边跳,以往跳果谐有男女各聚一边的习俗,但现在则已混杂一块。“跳弦子”也是群体舞,年轻男女在胡琴伴奏下共舞,内容多叙述男女的爱慕之情或农村的田间工作。“卓”和“热巴”是属于技巧性较高、动作奔放强烈的藏族歌舞,“卓”流行于藏南,舞者腰系大鼓,边击边舞;“热巴”流行与藏东和川、滇一带,由一男一女共舞,男手执铜铃,女一手抓圆鼓、一手拿槌,绕着圆圈婆娑起舞。

藏戏

青藏高原藏戏

藏语称藏戏为“阿吉拉姆”,是结合歌舞、道白、剧情的综合艺术。藏戏相传起源于十五世纪,而发展成熟则在十七世纪以后。传统藏戏的演出并没有特定的舞台、布景,一般多在城市、村子的广场上便唱将起来,演员们在广场上围成一个半圈,轮到自己出场时便出列表演,其余时间则在行列中担任和音帮腔。由于是户外表演,藏戏的唱腔多高亢嘹亮,且字音拉得很长,形成拖腔。一段唱腔之后表演一段舞 蹈,是藏戏的基本结构。戴面具是传统藏戏的一大特色,藏戏的面具造型别致、栩栩 如生,面具主要有两类:神、人等角色戴平面面具,牦牛、狗等动物戴立体面具。藏戏的演出一般分“温巴顿”、“雄”、“扎西”三个部分,“温巴顿”是序幕,“雄”是演出的主要内容,是正戏,“扎西”是正戏之后简短的募款仪式。传统藏戏的题材多具有宗教色彩,以佛经典故、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居多,“文成公主”、“卓瓦桑姆”、“诺桑王子”、“朗莎姑娘”、“苏吉尼玛”、“白马文巴”、“顿月顿珠”、“赤美滚登”为著名的八大藏戏。藏历六月底到七月初的雪顿节(藏戏节),是一年中藏戏演出的最高潮,藏民都聚在林卡,一边吃酸奶酪,一边观赏藏戏。

青藏高原 传统风俗

     青藏高原灵塔

有个谣传,说藏族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的时候洗第一次,结婚的时候洗第二次,去世的时候洗第三次。如今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了,但由此可见,同内地的各族风俗一样,生育、婚嫁、丧礼也是藏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大事。

 

生育

以往藏族人认为妇女怀孕生子是一种污秽的事,所以孕妇经常被赶到牛棚、羊圈生产,这种风俗导致妇女分娩时卫生不佳,婴儿经常夭折。现在藏族妇女的地位已较从前显著提高,注意生产卫生的观念也逐渐普及,所以孕妇已可以在家中或医院生产。

婴儿一出世便得到相当的重视,特别是男婴孩,在藏族中也是值得庆贺的事,生下来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亲友便纷纷带着礼物前来祝贺。一进门,亲友先向产妇和婴儿献上哈达,接着敬酒、倒茶、说些吉祥话,然后捏一点糍粑点在婴儿的前额上,祝福小孩成长顺利。这种仪式称为“旁色”,是“清除污浊”之意,也就是将生产时的污秽清除,使小孩能健康地成长。

孩子满月后要行出门仪式,到庙里进香,然后到亲友家中串门子。藏人迷信小孩夭折是被魔鬼抓去,所以婴儿第一次出门必须挑黄道吉日,而且为了避免被魔鬼发现,婴儿的鼻头需搽上一点锅灰,使魔鬼看不到他。

取名字在藏族是一件重要的事,必须请庙里的活佛或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一般在出门仪式之后进行。小孩如果是请活佛命名的话,多为“拉姆”(仙女)、“丹巴”(佛教)、“扎西”(吉祥)、“平措”(圆满)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名字;有的名字则表示父母的期望,如“普赤”(招弟)、“却巴”(到此为止),有时父母为了孩子不过早夭折,故意给孩子起个不吉利的名字,如“其加”(狗屎),以把魔鬼吓走。 

 

婚嫁

藏族的婚姻制度从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行,现在则大多采用一夫一妻制,只有偏远的游牧地区由于生活艰辛,少一房妻子可以减少开支,而保留有几个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现象。

藏族年轻男女或自由恋爱,或相亲认识,决定结婚之前必须先合八字,八字相合的话,男方向女方赠送哈达求婚,然后择吉日正式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之后便开始准备结婚典礼。

青藏高原婚嫁结婚典礼的前一天,男方须将新娘礼服与珠宝首饰先送到女方家,以备第二天使用。结婚当天,男方以一匹有孕的雌马作为新娘坐骑,让迎娶的代表牵去女方家,这匹马的颜色须与新娘的八字相合。迎娶的代表还须带一把装饰明镜、碧玉、珠宝的彩箭,一进女方家,便将彩箭往新娘背后一插,表示她已是新郎家的人,接着把箭上的碧玉取下别在新娘头上,表示新郎的灵魂已附在新娘身上。

当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家人便爬上楼顶,一手抓着刚才插在新娘背上的那把彩箭,一手抓着一只羊腿,反复地喊着:“不要把我们家的好运带走啊!……”, 直喊到新娘走远。

接新娘回到新郎家的途中,迎娶的队伍由全身穿白袍、骑白马、手举八卦图的人前导,若是路上遇到背水或挑柴的过路人,表示吉祥之兆,须下马送哈达;若是撞见倒垃圾或是抬病人的,表示有灾,婚后必须请喇嘛念经解除灾厄。

男方在新娘尚未抵达之前,便已将装有青稞或小麦的袋子铺在门前布置妥当,新娘抵达后,踩着这些袋子进入新郎家,然后再献“切玛”、敬酒、挂哈达、长辈祝福等仪式之后,进入洞房。

 

丧礼

天葬

天葬又称“鸟葬”,是藏族最普通的葬法。一般人死后,先将尸体用白布裹好,

放置在屋内一角的土坯上,然后请喇嘛来念经超度,使死者的灵魂能朝日离开肉体,大致念个三、五天,便挑个吉日出殡。停尸至出殡的这段期间,死者的家人不得喧哗、谈笑和洗脸、梳头,并且必须在家门口挂一个围有白色哈达的红色陶罐,罐内放有食物供死者的灵魂食用。

出殡当天,家人将尸体的衣物脱掉,用白色氆氇裹起来,然后背起尸体沿地上画着的白线走到大门,交给天葬业者。家人为死者送行只能送到村口,不得跟到天葬台。在至天葬台的途中,背尸体的人不得回头看。到达天葬场后,天葬师将尸体放到葬台上,然后烧起火堆,冒起浓烟,远处的“神鹰”(鹫鹰)见到浓烟便立刻飞拢过来。黎明前进行肢解,天葬师以利刃将尸体切成一块块,接着将骨头砸烂,和上糍粑喂鹫鹰,喂完骨头喂肉块。若有吃剩的尸体,必须烧成灰撒在山坡上,方能使死者“升?”。天葬的过程虽然残酷,但藏人相信它合乎菩萨舍身布施苍生的意义,能使死者的灵魂升天。

水葬

水葬是身份低下或孤寡者所采用的葬法,即用白布将尸体一裹,丢入水中随波而去。藏南一带因无鹫鹰,无法行天葬,所以也多采用水葬。

土葬

土葬是对强盗、杀人犯或是患染传染病者(如天花、麻风)采用的葬法。在藏人的观念里,土葬会使灵魂被土地吸收,不得升天而无法投胎转世界,是一种对死者的惩罚,因而被视为最不名誉的葬法。

火葬

火葬是达官显要或得道高僧采用的葬法,将尸体洗净后焚烧,然后将骨灰抛洒在山顶或是江边。

灵塔葬

灵塔葬只有如****、班禅或活佛等身份特殊的人才能使用。尸体先用盐水洗净,风干后涂上名贵香料,放入装饰珠宝的灵塔内保存,塔内一并放入一些死者身前s使用的东西和名贵的物品。此外,也有将尸体火化,再把骨灰存放于灵塔之中。

青藏高原 九大景观

    

玉珠峰:列车沿格尔木河谷缓缓上行,一列拔地而起的雪山耸立前方,它就是被我们的祖先视为众神居所的昆仑山,6178米的主峰玉珠峰巍然矗立眼前。

不冻泉:这里已经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在这片人的生命禁区里,却生活着大量的高原野生动物,如野牦牛、藏羚羊、旱獭、鼠兔等,俨然是一座天然的野生动物王国。

楚玛尔河:车站被设计成高度抽象的藏羚羊造型,以此提醒人们这里就是藏羚羊迁徙的主要路线。运气好的话,可能欣赏到成百上千藏羚羊穿越通道的壮观景象。

青藏高原沱沱河沱沱河:设计简洁而醒目,以顺次设置的三组倾斜体寓意了雄伟的高山,以水平展开的弧形玻璃暖廊寓意了曲折的河流,巧妙地反映了沱沱河乃是长江之源的主题。

唐古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车站,修建在海拔5068米的地方,车站主体远看像一个纪念碑,造型酷似雄鹰,高耸的碑体强化了站房形象的标志性和纪念性。

措那湖:这里是怒江的上游源头,是热振活佛著名的神湖,也是刚刚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色林错黑颈鹤保护区的一部分。

那曲:藏北第一重镇,车站主入口的雨篷造型正是羌塘地区毡房和雪山的最形象的象征。每年8月,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赛马节。

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羊八井热电站。列车驶出羊八井隧道,车窗外已是农田阡陌的西藏农区风光了。

拉萨:车站既渗透着藏族传统建筑的元素,又体现现代化建筑的风格,步出车站,就与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哲蚌寺隔河相望,向西远望,布达拉宫在落日的余晖中更显庄严。

青藏高原 旅游小贴士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当您走上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大多数人都会有高山反应(急性缺氧或其它疾病)。症状:头痛、头昏、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胸闷、胸痛、疲乏无力、面部轻度浮肿、口唇干裂等。危重时则会血压增高、心跳加快,甚至出现昏迷状态。治疗办法:食物应以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糖、含多种维生素的最好,多食蔬菜、水果、严禁饮酒,以免增加耗氧量。睡眠时枕头要垫高,半卧姿势最佳。如症状严重,即使在静息时也十分明显时,则应立即吸氧,然后送医院就诊。

青藏高原 同名歌曲

    

【歌曲】:青藏高原
【歌手】:李娜 韩红 谭维维 vitas
【专辑】:走进西藏
【词曲】:张千一
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圣洁的雪域高原、丝绸之路的延伸、神秘的宗教文化、灿烂的历史、鲜活的风土人情、壮丽的山河…《青藏高原》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期盼世界和平,人类安康。也成就了后来人对西藏的向往。李娜凭借此歌达到了事业巅峰,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近年来所有当红电视剧都有李娜演唱的歌曲!
  呀啦索哎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
  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
  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
  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新闻动态

    

青藏高原湖泊迅速扩张 水量或来自冰川消融

青藏高原湖面突然扩大的趋势近期可能仍将持续,专家认为多出来的水来自冰川消融,在干旱区内短时间出现如此重大的水量变化令人惊讶,这些数字的变化并不仅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上,它已经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的生活。[9]

中国的四大高原

展开收起 高原名
简介
青藏高原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达45O0米,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一系列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高原上有1OOO多个湖泊,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高原,其中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咸水湖,湖中的鸟岛驰名中外;纳木湖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湖泊。高原上还有很多的盆地。
内蒙古高原海拔10OO米左右,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从飞机上俯视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黄土高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发源地之一,海拔1000~2000米,地面上覆盖着5O~8O米的黄土层。 云贵高原 是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地貌,有奇异的石林、孤峭的石峰、深透的洞穴、忽隐忽现的地下河流。高原上有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从57米高的陡崖上直飞“犀牛潭”,气势磅礴,是中国最大的瀑布。© 以上材料来自 互动百科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