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有害物种正损害着我国的环境和经济。专家提出,多管齐下、加强防控监管及疫情监控,减少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造成的农林业经济损失和生态污染。
有害物种入侵 据了解,目前不少外来有害物种侵害我国,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100多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我国的有50多种。 有害入侵物种分布范围广。目前,全国不少地区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涉及农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岛屿、城市居民区等生态系统,其中以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 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范围呈现逐渐扩大趋势。上世纪7O年代,一种原生活在美国的小麦蚊虫侵入我国,3O年间蔓至全国主要小麦产区。美洲斑潜蝇自1994年发现,现在已扩散到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近年来,豚草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东南等地,形成了沈阳、南京、南昌和武汉4个扩散中心。水葫芦已波及云南昆明、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和河南南部。 新的有害生物入侵疫情还在发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陈万权说,近10年来相继发现西花蓟马、Q型烟粉虱、三叶草斑潜蝇等20多种世界危险性与暴发性物种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这些物种的入侵给农林业构成巨大威胁,防治形势严峻。 致使生态失衡 有害物种入侵给我国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生态污染和经济损失。有关资料显示,有害外来物种每年在我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1300亿元左右。 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入侵有害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云贵湖区在引进四大家鱼时,带进了虎鱼、麦穗鱼等小型鱼类,它们与土著鱼类竞争食物、空间,大量吞食土著鱼类的卵,使土著鱼类数量减少甚至绝迹。 据有关部门初步估计,松材线虫等13种主要农林入侵有害物种,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70多亿元。被称为“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从北美入侵我国后,累计致死松树4000万株,目前疫情面积已扩大到约8.7万公顷。原产日本的松突圆蚧于20世纪80年代初入侵我国南部,短短10年已有13万平方公里马尾松林枯死。此外,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及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外来入侵有害物种的跨境性和巨大破坏性,为一些国家借生态安全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提供了依据。一些防止生物入侵的贸易限制条款被一些国家用作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成为贸易制裁的借口或手段。美国曾以我国发生桔小实蝇为借口,禁止我国鸭梨出口美国。日本曾借水稻疫情之由,限制我国北方稻草及其制品出口日本。
有害生物入侵不仅破坏景观生态、堵塞河道、破坏当地水生植被等,还间接造成了相关链式产业,如旅游业、航运、渔业、水力发电等的经济损失。在云南昆明,大观河和滇池景区中的水葫芦“疯长”,覆盖了整个大观河及部分滇池水面,水路旅游线路被迫取消,原来在河岸两侧配套的旅游设施只好报废或改做他用。此外,水域入侵有害物种还对防洪泻洪等减灾行动造成影响。 防控有害生物入侵 专家呼吁,要加快对农林和养殖业等引进外来物种的相关立法监督,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物种入侵。
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法规或条例,制定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法,以法制的形式防止有害物种入侵,为当务之急。要尽快修改和完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最大限度降低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 建立有害生物疫情信息发布制度。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国外有害生物疫情信息,对有害生物疫情进行风险评估,建立相关数据信息库,以便有关部门有的放矢地开展检疫工作。开展外来有害生物普查,编制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名录,建立资料档案,制定对应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在引种种植地建立监测点,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以进行防治;根据信息资料对可能人侵的外来有害物种进行预警,加强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