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危害不容忽视。防患于未然,成都白蚁防治工作率先起步。
一系列重拳出击的举措,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成都市近年来白蚁防治工作的开展,为百姓家园构筑了一道坚固屏障。而在新的城市定位之下,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添砖加瓦”,成都市房管局对于白蚁防治的研究也从未止步,在政策研究、规范管理、科技投入、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为成都白蚁防治翻开了全新篇章。
源头把关
成都市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于1995年正式启动。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和市房管局的领导下,截止2009年底,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实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面积达8724万平方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白蚁灾情的“卷土重来”,为百姓家园构筑了一道坚固屏障,肩负起了“保卫军”的重任。
新建房屋白蚁预防 筑起保障房屋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镜头特写
前后对比 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效果显著
成都市对白蚁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筑好蚁害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成都从未倦怠过思考和努力。我们不禁会反问,从源头上把关的效果到底如何?有时候,跳动的数字比文字更具有说服力:据2001年调查报告显示,未实施新建白蚁预防的钢混结构房屋白蚁危害率为41.15%;据2010年2-4月对150个实施了白蚁预防的工程项目进行复查回访,发生蚁害项目13个,白蚁危害率为8.7%。从这组对比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实施过白蚁预防的新建房屋比没有实施过白蚁预防的房屋,其发生危害率大大降低,从41.15%到8.7%的下降,足以成为了实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重要性最有利的佐证。
出台规范性文件
成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起步较早
随着城市中各类新建房屋日益增多,对白蚁若不预防控制,依靠单纯的灭治手段,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治标而不治本的防治方法,达不到有效控制城市房屋白蚁危害的目的。白蚁难以根治,所以首先要立足于防,其次才是在发现白蚁后及早灭治。因此,对新建房屋实施白蚁预防,成为控制蚁害的第一道“屏障”。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新建房屋白蚁预防,不管是在制度保障上,还是在经费落实上,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成都更是走在前面。据了解,1993年建设部就下发了166号文《关于认真做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通知》。随后成都也从1995年就正式开展了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而为了从制度上将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落到实处,1996年,成都市政府下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管委关于全面开展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请示的通知》,规定成都市区及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建筑,包括高层建筑、公共建筑、普通住宅等各类永久性房屋建筑,均应进行白蚁预防处理。“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为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无疑从源头上为控制蚁害套上了‘紧箍咒’。”成都市白蚁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建房屋白蚁预防主要是在房屋土建过程中对基础、地坪、部分墙体、散水坡、管线、木门窗等部位喷洒防治药物。这既毒杀房屋周围环境中原有的白蚁,又为房屋筑成封锁沟和防护层,进而消除白蚁的生存环境,使白蚁无立足之地。
让百姓一目了然
白蚁预防合同要公示
由于白蚁防治涉及到相应的费用,而在以往的过程中,一些开发企业或者建筑商,就存在为节约经费而对白蚁防治“浑水摸鱼”。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控制白蚁危害,保证城市房屋的住用安全,2006年四川省政府第196号令《四川省城市房屋白蚁防治办法》规定,在白蚁危害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城市房屋必须实施白蚁预防处理,白蚁预防费用列入工程概预算。“这样一来,把白蚁防治费用列入工程概预算,解决了钱从哪来的问题,更能有效保障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做到防患未然。”据了解,2002年,成都市政府出台《成都市建设项目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站式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将新建房屋白蚁防治费纳入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站式管理。不难看出,一个个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显现出成都市对白蚁防治的高度重视,为了让老百姓的居住安全得以保障,建好房屋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成都市努力践行着承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也越来越关注自己居住房屋的使用安全,而在购房时,更多的老百姓会关注到房屋有没有进行过白蚁预防。”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凡是在1995年以后新建的房屋,大部份都是经过白蚁预防处理,而且凡是经过处理的新建房屋,都会有一份《白蚁预防合同》。为了让老百姓一目了然,心里有数,在2009年7月成都市房管局出台的《成都市商品房销售现场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在商品房销售现场的“三栏一处一提示”的销售信息现场公示制度中,要在信息查询中需提供《白蚁预防合同》或实施房屋白蚁预防的证明文件。
制度保障
成都白蚁防治不断提档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成都市房管局加大科技力量投入,积极推广使用新药物、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在规范、完善、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为成都白蚁防治翻开全新篇章。
制度完善科技投入 翻开成都白蚁防治新篇章
镜头特写
防治有成效 白蚁危害得到控制
每年4—5月是白蚁高飞期,今年成都市气温相对同期较低,分飞期有所延后。成都市房管局高度重视,针对今年白蚁分飞的特点,要求成都市白蚁所专门制定了分飞期的应急工作措施,切实做到“惠民、便民、为民”,为百姓家园构筑坚固屏障。惠民——自4月19日起,白蚁防治药物价格由35元/瓶下调到25元/瓶;便民——在原草堂、抚琴服务点的基础上,在新鸿路新增了服务点,形成了成都市区东、南、西、中全方位覆盖的便民服务圈。同时,在白蚁高飞期,推行无休息日服务,延长工作时间,方便市民在节假日购药;为民——抽调全所技术力量,包括专家、博士、硕士等科研和管理人员上一线,组成若干施工小组,只要市民有灭治需要立即上门服务;通过媒体宣传和发放宣传手册等,宣传白蚁知识,并向市民传授自行灭治和预防白蚁的方法。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在高峰期销售药量的统计,今年较去年同期相比明显降低。我们不难发现,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取得实效,白蚁危害得到控制。
严把工程关 全省首开先河制定工程质量检测标准
白蚁防治,如何确保防治措施的实效,成都市也在规范施工技术上不断抓规范,抓创新。据了解,成都市白蚁所严格按照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质监局联合颁发的《白蚁防治施工技术规程》进行施工,先后建立了《新建房屋白蚁预防管理办法》、《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复查灭治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了把好工程质量关,还成立了专门的检测中心,引进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科研检测设备,对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进行抽样检测。2009年,还制定了四川省第一部《房屋白蚁预防工程土壤化学屏障检测和评价技术规范》的企业标准和“实施细则”,通过系列的重拳出击,保障房屋住用安全。
而为了跟踪白蚁防治的效果,将白蚁有效控制,去年成都市白蚁所专门成立了复查灭治科,对竣工5年以上的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积极开展复查回访。“我们组织了复查小分队,深入小区、深入住户家中进行复查回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引进了价值10多万元的白蚁探测仪,按照复查要求对每一个小区入户抽查进行了解。“因为白蚁好静,隐蔽性强,我们用这个探测仪,能够探测到这些建筑是否有白蚁,一旦发现危害,我们就会立即进行相应处理。”负责人说,因为白蚁侵入建筑物的途径有很多种,加上现在小区里很多绿化树木,还有各种复杂的装修,这些都可能带进白蚁。因此,通过复查,就相当于对我们此前进行的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进行了一次巩固,消除了其发生白蚁危害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