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玉米、水稻和棉花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节。日前,记者在部分区县农田看到,防治手段仍然是一家一户喷洒农药。由于喷洒药物品种不统一、药量不统一、种植的品种不统一、喷洒的具体时间也不统一,造成农药虽然喷洒了不少,但防治效果不佳。在北部区县的一个县镇,一位菜农抱怨说,他们家的菜田采取了生物农药防治以确保蔬菜农残不超标,但一夜之间旁边邻居家的棉田由于不及时防治,害虫都爬到他们家的菜田里残害蔬菜。
市植保站站长高雨成介绍,目前一家一户单一防治病虫害,不仅成本高、效果差,还可能污染环境、影响农产品质量。因为病虫害发生都是有一定范围的,在该区域内如果采取在统一时间内防治,采取最佳药物防治,效果会非常好。而单一的一家一户防治由于不统一防治时间,造成了没有防治的农田受损,提前开展防治的农田也白防治,病虫害四处“潜伏”,最后“死灰复燃”。近年来,本市在武清、宝坻等区县的少数麦田开展了小麦吸浆虫的统防统治,由于采取了统一农药,在统一时间内喷洒,效果相当好。但目前推广受到阻碍。首先是部分农户对防治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另外一家一户玉米、大豆粮田连在一起;菜田、棉田紧密结合。虫害发生的种类不一、程度不同,给大面积喷洒统一的农药带来了很大困难。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大力推进专业农业合作社建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种植品种,才能统一开展防治。第二是开展土地流转,由种植大户承包更大面积的农田,对病虫害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目前一家一户耕种的情况下,有关乡镇、村庄负责人要大力培育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和独立经营能力的防治组织,让他们利用先进防治设备和配套技术,通过与农业生产者签订有偿服务承包合同,开展规模化和规范化的病虫害防控服务。目前亟需本着“政府扶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自愿互利、规范管理”原则,尽快扶持一批好的典型,让典型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