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南京蚊子最多的是6月份和9月份。
知道吗?在南京,主要有五种蚊子称王称霸。
知道吗?防蚊妙招的诀窍是“治蚊先治水”。
知道吗?其实公蚊子不咬人,咬人的都是母蚊子。
昨天,记者从南京市疾控中心获悉,这几年,该中心对南京蚊子的监测表明,6月和9月是蚊子活动的最高峰。也就是说,今年“人蚊大战”从现在开始打响。
南京蚊子江湖 五大军团称霸
话说南京的蚊子江湖,分布了几十种蚊子,高矮胖瘦,各领风骚。昨日,南京市疾控中心蚊虫专家郑一平告诉记者,蚊子江湖中也流行“分地盘”,来头比较大的其实是“五大军团”: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
其中,淡色库蚊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最厉害的蚊子则要属白纹伊蚊,咬人又痛又痒,是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
淡色库蚊:
南京60%的蚊子是淡色库蚊,是南京蚊子界绝对的“大集团”。号称蚊子中的“轰炸机”,它的特性就是“嗡嗡”作响,它们的作息时间是白天休息,晚上干活。它们的工作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你熄灯后的一小时和天亮前的一小时。这个时候,它们最猛烈,狂吸血,是斑氏丝虫及乙脑的传播媒介之一。
白纹伊蚊:
长得挺漂亮,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斑纹。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南京蚊子中,20%-30%是这种蚊子。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咬人准、狠、痒、痛,一咬一个大红包,号称蚊子中的“战斗机”。它不仅可以传播“登革热”这样恐怖的疾病,乙脑、丝虫病、黄热病病毒也爱“搭乘”它四处溜达。花蚊子的领地主要是在室外的灌木丛、绿地等。花蚊子喜欢在白天活动。
中华按蚊:
它的身材很好,细长型。别看它身材苗条,却是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也是马来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中华按蚊兼吸人、畜血液,但偏向牛、马、驴等大家畜血液,主要生活在城乡接合部,分布在稻田、沼泽、沟渠、池塘等地。
三带喙库蚊:
体型中等,黑色,兼食人和动物血。猪、牛是其主要吸血对象,经调查,猪棚内三带喙库蚊占94%,三带喙库蚊常常在黄昏后2小时左右,黎明前活动。三带喙库蚊是脑炎流行地区的主要媒介。
骚扰阿蚊:
大型蚊子,棕黑色。嗜吸牛血兼吸人血,多在室内、畜舍内、厕所内栖息,黄昏及黎明时吸血活动较多,在厕所内白天亦可吸血。此蚊幼虫孳生于稀粪坑内,密度很高,骚扰阿蚊在我国分布广泛。
监测 安了“天眼系统”
几年前,南京就开始了“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建设,对蚊子、苍蝇、老鼠、蟑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蚊子监测站是“病媒生物监测网络”的一个部分。
南京目前有3个媒介哨点,专门监测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的密度。这3个哨点分别在长江新村、迈皋桥、沧波门。
而蚊子监测站,其实就是由吸蚊灯组成的“天眼系统”。每年4—11月的每个工作月,“天眼”系统开工两天,时间是从晚8点到次日早8点。
这期间,南京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会把监测站捕捉到的蚊子带回实验室。将蚊子冷冻处理后,工作人员再对每个蚊子的身份进行鉴别,一旦发现有“外来品种”,或是蚊子的密度发生了变化,就要及时发出预警。
规律 6月和9月蚊子最多
这几年,蚊子的监测表明,蚊子的活动是有规律的:每年的6月和9月是蚊子活动的最高峰,而7月和8月由于高温干旱,蚊子滋生的水环境被破坏,数量反而呈下降趋势。综合这几年的情况来看,随着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进步,蚊子的密度有下降趋势。
郑一平介绍说,从南京近年蚊虫密度监测情况来看,每年蚊虫的密度分布曲线呈“双驼峰状”,分别在6月和9月出现2个小高峰,6月主要是雨水较多的梅雨期,蚊子喜欢水,犹如飞机喜欢飞机场一样。9月,气温、湿度均比较适宜蚊虫繁殖,此外,即将进入冬季,蚊虫以个体大量繁殖,也可以增大种群存活几率。
研究 咬人的都是“娘子军”
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科蚊虫专家郑一平介绍,蚊子军团中也有“素食主义者”,几乎所有的公蚊子都以植物的汁液为食。而母蚊子在婚嫁之后就立即流露出“嗜血本性”——因为它们只有在吸血后,才能使卵巢发育,繁育后代。所以人类最讨厌的“吸血军团”其实是清一色的“娘子军”。
清除积水最重要
蚊子这么厉害,有什么对付它们的好办法吗?郑一平支了招:首先要管理家中积水。蚊子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中卵、幼虫和蛹三个时期的发育,都必须在水中完成。千万别小看了家里的盆景、泡菜坛、花瓶、甚至乱扔乱放的方便碗、纸茶杯、易拉罐……“一口水”都可以滋生万千蚊蝇。
日落关窗,天亮开窗
一般来说,黄昏后一小时、天亮前一小时,是蚊子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建议市民在日落前,将家中的门窗关好,而夏天早上5点左右天就很亮了,这时将窗户打开,蚊子就会飞出去。
网友“灭蚊高招”
网友小鱼:将维生素B1片剂磨成粉状,溶解到水中,倒在毛巾上擦拭裸露在外的皮肤。
另外,也有人采取驱蚊水、蚊香、蚊香液等方法,这些化学方法效果很好,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