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age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神州风采 >> 浏览文章

被岁月打磨的龙兴古镇

2011-3-18 21:34:35不详 佚名 【字体:

  一、古镇老街

  当你漫步走在龙兴古镇那经过岁月磨礰已经不平整而显得凹凸不平的石板街上,你可能体会到还没有经过商业包装和商业文化污染的小镇生活的原生态。人们闲散的生活着,自在而不张扬,打发着悠悠的时间长河。

  街是老街,青石砌成,细工铺就;房是旧屋,悬梁挑檩,乌瓦白墙,小镇就让人回味。

  不逢场,镇里就幽静、恬淡。临街的铺面依然营业,却少了顾客光顾。没有买卖,人闲,端条凳在门前坐了侃龙门阵,间或就响起爽朗或是隐晦的笑声。有人客走过,龙门阵暂时中断,齐齐将眼光对准了路人,从街的那头迎过来,又在街的这端送走,随即收回眼光,评价路人的像貌神态,估谙路人的来龙去脉,要么延续刚才的话题。

  一位上了年纪的剃头匠在两条老街相接的丁字拐处摆开摊子,在另一位同样老者的头上施展他的顶上功夫,动作熟练而轻巧。剪子与头发接触的声音有韵律有节奏的响着,一下一下拨动心灵深处记忆的琴弦。

  老中医相邻着铺开地摊,干枯的植物枝杆茎叶的切片散发出浓郁的药香。老中医挽起袖子,对俯卧在条凳上的病人施展着推拿按摩。下颌上的白胡子随着他周而复始的推拿来回抖动。年轮在抖动中增加,岁月在抖动中流逝。

  转角有铺面,经营些小面和包子馒头之类的吃食,也兼买些茶水。茶水就招徕了清闲的老茶客,要了盖碗茶,有口无心的饮。要么就凑了四人搓麻将。有人褪掉拖鞋,提了腿将脚放在条凳上,慢慢地抠着脚丫。有人裹了烟叶,塞在经年的苦蒿茎做成的烟杆里,缓缓吸着,火头明灭,轻烟缭绕,周遭就多了呛人的烟草香。

  丁字拐老街的一竖用粗大的木柱、木梁、陡拱、木椽及乌黑的泥瓦搭成约四五十米的雨棚,让歇息的人们避了雨的浇淋,避了日的暴晒,享了阴的清凉和风的吹拂。也使陡然暗下来的街道形成一个时间隧道,让游人从新城镇穿越到老街区,走进明清时代。

  二、道观寺庙

  江北县志记载,龙兴镇在元末明初已有集市交易,清初设隆兴场,民国三十年定名龙兴场,1988年改制建镇。掐指算来,几经兴废变迁,小镇已有六七百年历史。

  据说当年明建文帝逃出南京避祸西行,曾在此地一个小庙躲藏。小庙至今仍在,更名龙藏宫,取这段传说,吸引香客信众。让人疑问的是,建文帝出行是僧人打扮,而龙藏宫分明是道观,两者如何结合到了一块儿?是建文帝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寝不择居只求遮风避雨,还是当年道长发了恻隐之心,不顾教派忌讳施以援手?反正自此以后,龙藏宫香火鼎盛,膜拜者众。小镇也商贾往来,生意兴旺。这一切嘎然止于上个世纪的文化革命,至今元气尚未恢复。

  我走进龙藏宫,眼前一片衰败景象。当年平整的石板地上,早已稀牙露缝,杂草在缝隙里欢快的生长,虽是生机勃勃,却凸现庙宇的冷清、冷寂、冷落。也许我来得太早,香烛架前,居然没有点燃一柱香客敬奉的香火。简陋的廊柱上,照例贴着对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没有木制牌匾,只用粗糙红纸写了黑字张贴,红纸已经褪了颜色。一个道士跪在三清神像侧旁敲击木鱼,振振有词的诵经。是在做例行功课,还是期待着我这个并不富裕的观光客的随喜功德?我心中苦笑,转身踱出龙藏宫。

  相距半里有禹王庙,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四合院布局,据说大殿正中曾敬有大禹像,毁于文革。今换作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大殿前有巨大牌坊,正中牌匾书写四个大字:“帝德神功”,分明应是对大禹的评价。书法神韵犹存,木质牌匾和挑檐几乎完好,只掉落了漆底,露出本色。石质廊柱经了风霜雨雪的拍打,有些风化。不知何年,有人在石柱外裹层三合泥,想延缓自然损耗的速度,如今也在开裂,剥落,显出沧桑老态。牌匾前曾有一左一右石狮护卫,也在文革中连同菩萨像被毁得精光,只两株老黄葛依然一左一右长得欢势,高大挺拔,青枝绿叶遮盖大半个庭院。

  禹王庙如今唤龙兴寺,又称龙兴居士林。庙里仅两个僧人,全靠各地自愿来此的居士相帮着维护。居士大都是些老太太,信了佛的劝喻,自带钱粮来此守庙。有一老太,已七十好几,自称重庆解放碑附近人氏,心甘情愿来此做了居士,粗茶淡饭,诵经化缘,不以为苦。我一进门,就自动做了导游,不断念叨着禹王庙的传奇故事和佛的法力好处。见老居士如此虔诚热心,又巧逢四月初四文殊菩萨生日,禁不住就捐了功德钱,换来居士老太感激的面容和不间歇的诵赞。我屏心静气,在文殊菩萨像前跪拜,端端正正三叩首,祈愿愚钝如我能够茅塞顿开,文思泉涌,大器晚成。只不知新塑的菩萨尚未穿金,也没开光,不知许愿灵验否?

  三、戏楼存谜

  转过身来,面对大殿的戏楼再次吸引了我的目光。记得龙藏宫也有这样一座戏楼,都搭建在寺庙的进口处。人在底下进出,戏在楼上扮演。就惊诧古镇居民曾经有过如何丰富的文化生活。

  戏楼雕梁画栋,做工精细,人物花草,历历可数,经数百年而不朽,至今基本完好。奇的是左右各有带顶围廊,一楼一底,似伸出双手将戏台搂住。想象当年,川戏锣鼓敲得震天响,跑滩的艺人在台上卖力唱念做打,周遭围廊、院坝就排开八仙桌,坐满四乡八村、周围团转赶来的戏迷。自然那一杯盖碗沱茶是少不得的,面前也搁了一小堆沙炒花生,一小堆焦盐瓜子。有讲究的大户人家,是要加碟京果明果,加碟米花糖,甚或还有碟敲碎的冰糖。一边品着,一边嗑着,一边嚼着,一边聚精会神的瞧戏、感叹。颇有天下太平,乡民同乐的味道。

  我为戏楼躲过文革浩劫而幸存感到欣喜,为戏楼的建造工艺感到折服,同时也为将戏园子和寺庙结合在一起感到百思不解。佛门从来都是清静之地,怎能容了红尘乱世的恩恩爱爱,生离死别在自家的门口演绎。这岂不会搅了僧人功课,乱了和尚心性?就是做法事也不该在戏台上进行呀!居士老太无法回答这个疑问。现今已不会再在这里演戏,供了禹王牌位。但建筑尚存,疑问也永存。

  私下揣摩,也许仅仅只是龙兴场的地域特色,地方风俗,甚至仅仅只是一种嗜好,一种习惯。而这种嗜好和习惯一直在延续。紧临龙兴寺用老祠堂新改建的华夏宗祠,在几乎相同的位置上同样也筑有戏台性质的楼阁,尽管戏台前空地狭小,几无安放桌椅板凳之地,明显不具备演出功能。或许龙兴人固执的认为,在公众集中的地方,就该有个戏楼子类似的建筑才正统,合心目中的标准。

  四、刘家大院

  资料介绍,龙兴镇东临长江支流御临河,背依铁山山脉石壁山,座落在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里,为民间流传“五马归巢”的宝地,是原江北县有名的旱码头。我待的时间太短,又不逢场,体会不出来也感受不到旱码头的兴盛景象。如果有过,恐怕也早已衰落,否则那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和街道也应早被水泥洋灰建筑替代,如同那幢因出售景点换钱修建的立在镇口高大巍峨但与古镇风格格调绝不协调的政府办公楼一样。

  不过在数百年间,龙兴场还是出现了许多望族大户,也许现在尚存的刘家大院和贺家寨可以证明这一切。贺家是当地的土著大户。刘家则从璧山来此,先在贺家做事,以后独立单干,靠贺家支助的八百两银子发家,遂成龙兴场有名的富绅。

  刘家大院坐落在老街,三开间门脸,四层进深大院,深褐色的中国漆,白色粉墙,窗小,窗棂密,仅三四进中间有一狭小天井,光照欠缺,便有点阴惨惨的。加上屋里摆设的老式家具,散发着一股陈腐的霉味,更觉寒气逼人。唯中堂大厅挂着一幅对联,给晦暗的刘家大院增添一丝喜气。对联内容富贵洋溢,明显阿谀奉承的口气,是乡绅祝贺刘家姑爷五十大寿的:宵汉鹏程腾九万锦堂鹤筭顷三千横额却是一块匾,题的三字:鹤鹿春。

  文字喜气,承载文字的牌匾却是新旧鲜明。悬挂对联的木板油漆尽落,只勉强认得出字,保留了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本来面目。横匾则油面刷金,显得金璧辉煌,与沉重的古宅不相匹配,明显是人为粉饰,画蛇添足。

  五、贺家古寨

  传说中离镇五里地的贺家大院比刘家大院更气派。可惜今已不存。原址建了学校,叫育仁中学,校名竟是冯玉祥将军题写。很可能这并非学校原址,想来大院也消失了不少日子,不免为之遗憾。又想,是保留一栋旧建筑作为今天旅游景点更有价值呢,还是辟为学校发展教育更有价值?天平恐怕也难以分清轻重。历史既然已经如此走过,就任其保留它的真实和现状吧。好在存有一个古寨子,似乎比保留贺家大院更有意义。

  贺家寨离贺家大院不远,由清末贺家大地主防兵患匪祸而建。寨子修建在一高地上,形如城堡。两面临溪水冲涮形成的深潭沟壑,两面临陡峭的百米悬崖,巨大的条石垒成一丈多高的寨墙,上筑箭垛,有步道环绕,可周围巡视,相互交通,配合援手。寨子开东西两拱城门,坚固高大,易守难攻。据资料介绍,“堡内戏楼、蓄水池、沼气池、防空洞、碾米槽、粮仓等保存完整。堡内房屋都是二三层穿逗结构,竹木土墙壁,其建筑之宏伟壮观,令人称奇,是重庆少有的古城堡之一。”解放后,这里一直有人居住,想是当年土改,将其分配给了当年的干人。前不久为了开发旅游,搞活经济,才将寨内居民全数撤出。

  我沿着深潭和峭壁间一条宽约三尺的独路走进古寨东门,顺阶而上,静静环视四周。古寨已是人去寨空。三合泥土墙已经剥落,露出里面的竹木。窗棂不在,檩条半悬,一片狼籍,只任了鼬奔鼠窜蛇游;寨内石阶铺满湿滑的苔藓,小径和所有的空地被生命力旺盛的杂草肆无忌惮的侵袭,寨墙上爬满了藤蔓植物,新叶老藤勾连,黄葛树也在壁立的寨墙上扎根,虬根裸露,四处张扬,枝杆盘旋,绿叶繁茂;有玉蝶儿在断垣残壁间翻飞,有鸣虫儿在花间草丛中寻觅,为一片死寂的古寨凭添一点生机。

  古寨静谧,令人沉醉,促人沉思,是追忆它过去的历史,还是想象它被开发后的辉煌?

  旅游商品的经营意识已经唤醒古镇管理者,他们迫不及待地展开对外宣传,招商引资,将龙兴场作为文化古镇向国家申报。他们对古镇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作为外来人,我不怀疑管理者们的务实想法,我祈愿古镇人富裕安康。更担心的是包装后的古镇会不会保持原有风味,急功近利的开发会不会毁了龙兴古镇。那时,小镇人还会有如此闲散的生活,平和的心态吗?

文章录入:(guog)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为网友原创或是推荐、收集、整理而来,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 2、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版权,已在文章信息发布处要求网友转载时保持原文的完整并属上作者姓名及出处,但网友转载时部分文章因流传原因而无出处及作者,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更正。
  • 3、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开辟文章信息版块,出于传递更多有用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 4、 本站所有文章信息仅供网友及信息浏览者学习和研究使用,未经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或作为任何的商业用途。
  • 5、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保留网站的其它所有权利。所有与本站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本站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担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商业或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