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age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风土人物 >> 浏览文章

跨地域性的贝叶文化圈

2011-8-17 16:27:44不详 佚名 【字体:

  贝叶文化,是对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称谓,代表了整个傣族社会的全部历史和文化,是傣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统称。它可以更准确、更形象地概括西双版纳的特点,体现出傣族人民特有的性格和气质。贝叶文化包括贝叶经、用棉纸书写传抄的经书、唱本和广泛存活于民间的傣族传统文化。说它是贝叶文化,是因为它保存于贝叶制作而成的贝叶经本里而得名。

  贝叶文化经本,包括叶质形的和纸质形两种样式。叶质形一类的是贝叶经,傣语称“坦兰”。它是用民间制作的铁笔将文字刻写在经过特制的“拜兰”(贝叶树叶片)之上而成。其规格有页四行式、五行式、六行式和八行式等四种,傣语称:兰戏、兰哈、兰合、兰别,以前三种规格的贝叶经本最为普遍。大量的佛经故事、佛教经典、傣族民间故事、神话和传说,都是记载在贝叶经里。纸质形一类的是棉纸经书,傣语称“薄嘎腊沙”。它是用野蕨杆削成的笔蘸墨后将文字书写在棉纸之上而成。其规格有宽面页式和连折叠页式两种。后一种傣语称“薄练”,其中以宽面页式最为普遍。傣族众多的民间叙事长诗、民间歌谣、情诗、谚语、俗语、格言、谜语以及法律法规、天文、历法、医药卫生,生产生活知识、论理道德教科书等,都是传抄在棉纸本里,当中也有少量的折叠本转载佛教经典。

  贝页树
  贝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上可以追溯到先秦的“百越文化”。贝叶文化不单指佛教文化和贝叶经,而是泛指傣泰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内容。它(指“贝叶文化”)并不是一种史前遗存的“活化石”,也不是一种考古性质的“文物”。世俗性,普遍性和全民性是它的最基本特点。它是全民族范围内由家庭、社会和寺庙各个阶层而综合传习和传承,几乎是历史形态的“国民教育”……覆盖面实际上大于西双版纳、德宏以及云南所有傣壮民族地区,而推及整个东南亚及南亚次大陆地区,几乎有上亿的人还在传承和使用这种文化。

  贝叶文化有着与其他民族相异的地方,这主要说它是“多元文化”因素并含的特殊观象。从总体而言,它主要是傣族原始宗教文化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相融并存的产物。这就是:(一)傣族原始宗教文化的独立存在;(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 化的独立存在;

  (三)傣族原始宗教文化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相融合的“融合体文化”的存在。除此而外,傣族本身还吸取和融汇了汉族文化(中原文化)的营养酿造贝叶文化的氛围。也正因为它具有这样的特点,贝叶文化才在世界人类历史文化中独树一帜,显示出其影响和价值。

  由于西双版纳的傣族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具有相同的族源(百越族群),又共同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其居住地域又山水相连,所以形成了一个东南亚贝叶文化圈,具有相同,相近或相似的共同特点。因而,对贝叶文化的研究是国际性的学术活动。

文章录入:(guog)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为网友原创或是推荐、收集、整理而来,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 2、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版权,已在文章信息发布处要求网友转载时保持原文的完整并属上作者姓名及出处,但网友转载时部分文章因流传原因而无出处及作者,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更正。
  • 3、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开辟文章信息版块,出于传递更多有用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 4、 本站所有文章信息仅供网友及信息浏览者学习和研究使用,未经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或作为任何的商业用途。
  • 5、 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保留网站的其它所有权利。所有与本站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本站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担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商业或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