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tock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认识鸟类 >> 浏览文章

雕鸮

2011-8-19 15:42:58不详 【字体:

摘要

又叫大猫头鹰,希日-芍布,老兔。鸟纲,鸮形,目鴟,鸮科。夜行性猛禽。中国体型最大的猫头鹰。除繁殖季节成对外,平常单独活动。听觉和视觉在夜间异常敏锐。白天隐蔽在茂密的树丛中休息。国家II级保护动物。

雕鸮 基本资料

     雕鸮雕鸮

中文名:雕鸮
别名:恨狐
学名:Bubo bubo
英文名:eagle owl
中文俗名:大猫头鹰  希日-芍布  老兔  猫头鹰  夜猫  大猫王
分类地位:鸟纲、鸮形目、鸱鸮科(Strigidae)
分布:为全国大部分省区留鸟,除海南、台湾外的中国大部分地区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体长55—90厘米(约婴儿的身高)体重1500—4000克(约3—8小包食米) 
感官能力:视觉95;嗅觉10;听觉95
特殊技:有在夜间视物的本领。

雕鸮在我国有一定数量,但在不断减少。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

濒危原因:
1、人类猎捕和捡拾鸟卵。
2、草原上投放鼠药,使之中毒。   

雕鸮雕鸮

雕鸮 形态特征

    

雕鸮是中国鸮类中体形最大的,体长56~89厘米,体重1400~3950克。面盘显著,为淡棕黄色,杂以褐色的细

雕鸮雕鸮斑。眼先密被白色的刚毛状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个大形黑斑。皱领为黑褐色。头顶为黑褐色,羽缘为棕白色,并杂以黑色波状细斑。耳羽特别发达,显著突出于头顶两侧,外侧呈黑色,内侧为棕色。通体的羽毛大都为黄褐色,而具有黑色的斑点和纵纹。喉部为白色,胸部和两胁具有浅黑色的纵纹,腹部具有细小的黑色横斑。虹膜金黄色或橙色。脚和趾均密被羽,为铅灰黑色。  

体型:体重♂1410-3959g,♀1025-2200g;体长♂555-732mm,♀650-890mm;嘴峰♂40-49mm,♀44-50mm;翅♂430-480mm,♀410-500mm;尾♂225-300mm,♀260-295mm;跗蹠♂66-99mm,♀73-84mm。

雕鸮 生态习性

    

留鸟。雕鸮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缘灌丛、疏林,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各类环境中。在新疆和西藏地区,栖息地的海拔高度可达3000~4500米左右。通常活动在人迹罕到的偏僻之地,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栖息,常缩颈闭目栖于树上,一动不动,但它的听觉甚为敏锐,稍有声响,立即伸颈睁眼,转动身体,观察四周动静,如有危险就立即飞走。飞行时缓慢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

雕鸮雕鸮

雕鸮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但食性很广,几乎包括所有能够捕到的动物,包括狐狸、豪猪、野猫类等难以对付的兽类和苍鹰、鹗、游隼等猛禽,其中大约兽类占55%,鸟类占33%,鱼类占11%,两栖类和爬行类占1%。

由于雕鸮在夜间活动,所以一般认为它并不捕蛇。其实,当它发现蛇从草丛中缓缓爬出的时候,就会立即变得兴奋起来,眼睛发出炯炯的光芒,并且转动着圆圆的脸盘,似乎在估算着双方力量的对比,然后瞄准蛇的头部,从树上猛扑过去。但它也的确是较少捕食蛇类,所以第一次进攻往往并不成功,常常不能抓住蛇的要害。这时蛇就会愤怒地扭动着身体,转过身来准备缠卷住雕鸮。雕鸮则会展开两个宽大的翅膀,抗拒蛇的缠绕,并且用锐利的爪子刺穿蛇的鳞甲,进入肉体,然后寻找一个破绽,用嘴猛地咬住蛇头后面相当于心脏的部位。痛苦万状的蛇经过激烈的挣扎之后,渐渐不支,终于松开了身体,成了雕鸮的一顿美餐。

雕鸮 繁殖

     雕鸮雕鸮

繁殖期随地区而不同,在东北地区为4~7月,而西南地区则从12月开始。此时雄鸟和雌鸟栖息在一起,在拂晓或黄昏时相互追逐嬉戏,并不时地发出相互招唤的鸣叫声。交尾之前先互相用嘴整理羽毛,并作亲吻状,雄鸟不断发出“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的叫声,雌鸟则伴随着发出“西、西西西、西西西、西”的声音,反复5分钟左右,然后雄鸟雄鸟跳到雌鸟的背上交尾,并且一起发出欢快的鸣叫声。交尾后大约一周左右,雌鸟就开始筑巢。通常营巢于树洞中、悬崖峭壁下面的凹处、或者直接产卵于地面上的凹处。由雌鸟用爪刨一小坑即成,巢内无任何内垫物,产卵后则垫以稀疏的绒羽。巢的大小视营巢环境而不同,据5巢的测定,平均大小为直径28.6(27-31.5)cm,深9(6.2-12.5)cm。每窝产卵2-5枚,以3枚较常见。卵白色,卵呈椭圆形,卵的大小为55-58mm×44-47.2mm,重50-60g。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35天。

雕鸮 种群分布

     雕鸮雕鸮雕鸮有7个亚种分布于中国。
北疆亚种仅见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
准噶尔亚种仅见于新疆西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和阿拉套山等地;
天山亚种分布于内蒙古西部、西藏西部、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西部;
塔里木亚种仅见于新疆哈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尼雅河等地,它们均极为罕见;
西藏亚种为中国的特产亚种,分布于四川西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以及青海的中部和南部;
东北亚种分布于东北和华北地区,较为常见。华南亚种分布于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和山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也比较常见。 

雕鸮 相关报道

    

戴“镣铐”雕鸮野外获救

2008年04月16日本报讯(实习生王冬齐记者王硕)昨天下午,在密云县开发区南,一只双脚戴着“镣铐”的雕鸮被在此挖野菜的市民肖德林意外发现,这只雕鸮随后被猛禽救助中心接回救助。

雕鸮戴“镣铐”雕鸮野外获救

肖德林说,昨天中午12点多,他在密云县开发区南一筛粉厂附近挖野菜,随行的小狗一直叫着将他领到旁边的一条枯河中央,此处,一只黑色大鸟趴在地上不停地挣扎。

肖德林近前发现,这只脸型很像猫头鹰的大鸟双腿被人用螺母和铁链锁住,缠住一截树杈的铁链让它难以动弹。肖先生随后用大筐将大鸟带回家中,并通知了猛禽救助中心。

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赶到后,费了很大的劲才将锁住大鸟的螺母和铁链去除,后经确认,大鸟学名“雕鸮(xiāo)”,是北京范围内体型最大的一种猫头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北京周边的山区。众人怀疑,这只雕鸮可能是被人抓住后饲养时挣断锁链逃脱的。猛禽救助中心的一名博士介绍说,由于是国家保护动物,禁止捕捉和饲养雕鸮。市民如果发现它们受伤生病,千万不要擅自饲养,而应该及时跟野生动物专业救助机构联系,私自饲养涉嫌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目前,这只获救的雕鸮还需在猛禽救助中心接受治疗后方能回归大自然。

东北雕鸮--四十天成长经历全记录

十天前,小雕来到世上,浑身除了稀疏的绒羽之外,很多地方都露着粉红色的、嫩嫩的皮肉,它们的母亲几乎整天都将它们拥在腹部松软的羽毛下,而它们的父亲则担负起了护家和捕猎的双重职责。每天傍晚,雄雕鸮便从白天躲藏的树枝间飞出来,不管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还是月光柔媚的晚上,它都能成功地捕到猎物,并将猎物送回巢中。而母雕鸮则尽心尽力地将幼鸟无法吞食的老鼠撕开,喂给幼鸮。天大亮的时候,雄雕鸮会藏到一棵可以看到巢的树上,静静地观察着巢边发生的任何情况。在幼鸟刚刚出生那几天,这位父亲的脾气格外大,看见有人走进距巢50米以内的地方,就会毫不客气地发起攻击,它扇动翅膀狠狠地拍打,用力之猛,甚至会将人打翻在地。当幼鸮的身体稍稍强壮一些,母雕鸮也会在傍晚气温还没有降下来的那段时间外出捕猎,这时候幼鸮就会本能地挤到一起,彼此用身体温暖着对方,以此度过父母不在的寒冷时刻。

幼鸮每天以一种可以看得见的速度在成长,十天之后,它们已能自己从父母送回的猎物身上撕下肉来。一天夜里,母雕鸮向巢中送了三次猎物。第一次,它把老鼠递到站在巢边的一只小雕鸮嘴里,便转身飞走了。其余两只小雕鸮扑上去,与这只体形最大的兄弟争抢起来,它们分别咬住老鼠身体的一部分,狠命地向自己的方向拽。过了一会儿,一只稍小些的显然有点疲倦了,退到巢中的一角,慢慢地靠在石壁上打起了瞌睡。另外两只又争了一会儿,个头稍大的那只明显力气要大些,把另一只拽向自己一边,对方不得不松开了口,神情疲惫地站在那里,望着胜利者尝试着把整只老鼠吞下去。只见那家伙先调整好位置,咬住老鼠的头部,身体猛地后仰,而后突然停下,借向后的惯性把猎物向张大的嘴巴里送去。待老鼠头部进入口中后,它又改变动作,张大嘴,身体上下颠动,像往布袋里装东西一样。这家伙费了十多分钟时间,老鼠却只装进去一个头,而这时候它显然已经筋疲力尽了,只是大张着嘴咬住老鼠,停在那里一动不动。最后,它不得不放弃努力,低下头,左右甩动头部,勉强把那只老鼠吐了出来。

雕鸮雕鸮

第二次,母雕鸮送回了一只团成一团的刺猬。小雕鸮们对这种新奇的美食似乎都不感兴趣,更多的时候,是把它当成一种玩物,围着它跳过来跳过去。几天之后,团着的刺猬开始鼓胀,不久,就被大雕鸮撕开吃掉了。

当母雕鸮再次返回的时候已经临近半夜了,这次它又带回来一只老鼠。这只老鼠很肥大,被母雕鸮叼在嘴里,鼠尾巴几乎触到地面。还是兄弟中的老大动作既快又猛,迅速扑上去,可母雕鸮稍稍侧转身,躲开了孩子的争抢。三只小雕鸮全都挤到母亲身边。母雕鸮把老鼠放到地上,一边用强壮的大爪按住,一边用嘴撕扯着,每撕下一块,便递给近处的小雕鸮一块,一会儿工夫,便把那只肥大的老鼠吃光了。它又把刚才小鸮们玩过的老鼠拖过来,照刚才的样子,帮孩子们把这只老鼠也吃净了。

这时候,雨下得正急,雨点打到巢里,溅起的雨点清晰可见。三个小家伙醉心于眼前的大餐,露在巢外的绒毛都被打湿了,却谁也没有在意,待到食物吃完才感到寒冷,开始猛地抖动翅膀,好像要把身上的水珠都甩掉。

起风了,雨也越下越急,虽有上面的岩石遮挡,仍然有雨斜斜地扫进巢内,巢的边沿被雨水打出一条白花花的水雾。

母雕鸮半卧在巢中,把又湿又冷的孩子们拥裹在温暖的腹下。它腹下的羽毛很长,躲在里面,小雕鸮们好像消失了一样。风摇动着靠近巢边的一棵松树和攀爬在上面的藤蔓,又有很多雨点甩到巢中,打到母雕鸮身上,从监视器上,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背部流淌的雨珠,不禁打了个寒噤,怜惜之情油然而起,它却好像全然不知。偶尔,母雕鸮会轻轻地抖动一下身体,把身上的雨水抖落掉。我想象不出那三只隐没在妈妈腹下的小雕鸮是如何呼吸的,它们足足有半个多小时没有露头,一定是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地睡着了。

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三个小家伙终于从母亲腹下探出了头,有一只还冲着空中张大嘴巴,就像我们人类在打哈欠,而且接连做了两个这样的动作。另外两个小家伙钻出来后,则好奇地瞪大眼睛东张西望,仿佛是第一次看到夜晚的景色。一会儿工夫,它们便活跃起来,个头最大的小雕鸮从母亲腹下的这一侧钻进去,再从另一侧钻出来,另外两只也学着它的样子,在母亲腹下快乐地钻来钻去,在它们看来,那是一种很开心的游戏。母雕鸮被弄得很不舒服,但也只是稍微晃晃身体,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只是继续机警地望着山下的方向。力气最小的雕鸮不小心被挤了出去,在母亲身边还跌了个跟头,它站起来后,几乎是用一种蛮力,往另两只雕鸮露头的位置钻去,好像孩子之间的斗气,可那两只并没有放松的意思,故意挤着不让它进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小个头的雕鸮才勉强钻进半个身子,但胖乎乎的屁股仍然露在外面。最后,还是母亲挪了挪身体,它才重又回到了母亲温热的羽毛下。

雕鸮试飞警察护驾

雕鸮鸺鹠2007年06月27日温州网讯日前,泰顺县林业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救助了两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雕鸮。

当日上午,泰顺县林业局森林警察大队接到报警电话:城关西大街一居民张某家中和三魁镇一屋檐处分别坠落一只猫头鹰。接报后,民警立即赶往现场。经林业局技术人员鉴定,这两只猫头鹰为雕鸮(是鸱鸮科中体形最大的一种),由于目前它们正处在学飞阶段,翅膀暂时还带不动身体的重量才会坠落。

据了解,雕鸮一般体长约60~70厘米,重3~4千克;通体棕褐色,多黑褐斑纹;腿脚被毛,爪钩曲而锐利;面盘宽大,具有集声作用;一双大眼睛,可以看到两侧和身后的物体;耳羽突出,听觉敏锐。它栖息于山地林间或悬崖峭壁隐蔽处,昼伏夜出,飞行迅猛而悄然无声;捕捉鼠类、兔类和鸟类为食,是一种重要益鸟,在保护草场和农、林业以及维护生态平衡上都有很大作用。由于其数量正在减少,亟待保护。

目前,两只雕鸮已被森林警察大队民警精心喂养,待能飞行时放生。

雕鸮 参考资料

    

http://www.bjkp.gov.cn/bjkpzc/tszr/dwly/dwbh/zgzxdw/32543.shtml
http://tech.163.com/04/1028/11/13PEV9GO0009rt.html
http://www.xici.net/b140294/d9125300.htm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dongwu/page/animal_detail_4777.html

© 以上材料来自 互动百科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