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tock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认识鸟类 >> 浏览文章

南极

2011-8-19 14:57:58不详 【字体:

摘要

根据《南极条约》的界定,南极或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0度以南的海洋、冰架和陆地,即南极洲和南大洋的总称,面积约5200万平方千米。南极是根据地球旋转方式决定的最南点,又称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南极大陆为通常所说的南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南部水域)所包围,它与南美洲最近的距离为965公里,距新西兰2000公里、距澳大利亚2500公里、距南非3800公里、距中国北京的距离约有12000公里。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

南极 概况

     南极南极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南极大陆为通常所说的南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南部水域)所包围,它与南美洲最近的距离为965公里,距新西兰2000公里、距澳大利亚2500公里、距南非3800公里、距中国北京的距离约有12000公里。据科学家推算,已有几亿年的历史。它的中心位于难接近点,从任何海边到难接近点的距离都很远。

南极大陆98%的地域被一个直径为4500公里永久冰盖所覆盖,其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处达4750米。南极夏季冰架面积达265万平方公里,冬季可扩展到南纬55度,达1880万平方公里。总贮冰量为293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总量的90%。南极素有“寒极”之称,南极低温的根本原因在于南极冰盖将80%的太阳辐射反射掉了,致使南极热量入不敷出,成为永久性冰封雪覆的大陆。南极仅有冬、夏两季之分。每年4月~10月为冬季,11月至次年3月为夏季。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遥远最孤独的大陆,它严酷的奇寒和常年不化的冰雪,长期以来拒人类于千里之外。数百年来,为征服南极洲,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前仆后继,奔向南极洲,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为人们今天能够认识神秘的南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南极 相关概念

     南极南极地貌

中文字面上,南极就是地球的最南端。而实际上又有南极洲、南极点、南极大陆、南极地区、南极圈等多种涵义。而地理学上的南极为南地极和南磁极。

 

南地极

南地极位于南极洲内,并插有标记。但由于大陆漂移,在地球的历史上其实大多数时间南极洲都在距离南极很远的地方;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地理学家都要修正南极的位置。对上一次修正南极位置的时间,就在南极地区踏入2000年时。此外,在天文学,如果把南地极投射到天球上,就可以得到南天极。

 

南磁极

南磁极是地球两个磁极之一。它位于地理南极的附近,但是它的位置也在缓慢并不断的变化这。1909年1月16日,由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带领的探险队发现了南磁极。

 

南极圈

南极南极冰川

南纬66度34分的纬线为南极圈。在极圈内会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极圈也是划分温带与寒带的界限。

 

南极洲

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陆面积为1239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2.47万千米。南极洲另有约158.2万平方千米的冰架。南极洲的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一个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

 

南极大陆

南极大陆是指南极洲除周围岛屿以外的陆地,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它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8%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在全球6块大陆中,南极大陆大于澳大利亚大陆,排名第5。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上仅有的被海洋包围的2块大陆,其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个围绕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闭状态。 

南极 主权问题

    

从19世纪2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各国探险家相继发现了南极大陆的不同区域,英国、新西兰、德国、南非、澳大利亚、法国、挪威、智利、阿根廷等9个国家的政府先后对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正式提出主权要求,使这块冰封万年的平静大地笼罩上国际纠纷的阴影。根据1961年6月通过的《国际南极条约》,冻结了以上9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规定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可以说,南极现在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它属于全人类。

南极 交通

    

南极大陆是最难接近的大陆。与南极大陆最接近的大陆是南美洲,它们之间是970千米宽的德雷克海峡。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不仅相距遥远,而且周围还为数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冰架和浮冰所环绕,冬天时浮冰的面积可达1900万平方千米;即使在南极的夏天,其面积也有260万平方千米;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中还漂浮著数以万计的巨大的冰山,为海上航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危险。

南极 自然环境

      

地势

南极南极山脉

地球上最高的大陆是南极大陆。地球上其他几个大陆的平均海拔高程为:亚洲950米,北美洲700米,南美洲600米,非洲560米,欧洲最低,只有300米,大洋洲的平均高度还不甚清楚,估计也不过几百米。然而,南极大陆,就其自然表面来说,其平均海拔高程为2350米,比其他几个大陆中最高的亚洲还要高得多。但是,如果把覆盖在南极大陆上的冰盖剥离,它的平均高度仅有410米,比整个地球上陆地的平均高度要低得多。

 

气温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其平均气温比北极要低20度。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度。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为零下17~20度左右;而内陆地区为年平均温度则为零下40~50度;东南极高原地区最为寒冷,年平均气温低达零下57度。到现在为止,地球上观测到的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89.6度,这是1983年7月在纽西兰南极观测站“万达”记录到的,在这样的低温下,普通的钢铁会变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会是一片冰晶。

南极的寒冷首先是与它所处的高纬度地理位置有关,由于高纬度地理位置,导致了在一年中漫长的极夜期间没有太阳光。同时,与太阳光线入射角有关,纬度越高,阳光的入射角越大,单位面积所吸收的太阳热能越少。南极位于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地区,太阳的入射角最小,阳光只能斜射到地表,而斜射的阳光热量又最低。再者,南极大陆地表95%被白色的冰雪覆盖,冰雪对日照的反射率为80%一84%,只剩下不足20%到达地面,而这所剩的极少热量,又大部分被反射回太空。南极的高海拔和相对稀薄的空气又使得热量不容易保存,所以南极异常寒冷。

 

风极

南极南极景色

在太平洋上热带风暴(台风)可以达到12级,但是在南极,12级以上的暴风却是家常便饭。南极大陆是风暴最频繁、风力最大的大陆,风速在每小时100千米以上的大风在南极是经常可以遇到的。南极大陆沿海地带的风力最大,平均风速为每秒17~18米,而东南极大陆沿海一带风力最强,风速可达每秒40~50米。在法国南极观测站「迪尔维尔」曾测到每秒100米的大风,相当12级台风风速的3倍,而它的破坏力相当于12级台风的近10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风。因此,南极又被称之为“风极”。

 

臭氧层空洞


1985年英国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了臭氧层空洞,由于臭氧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失去臭氧层的保护使人类和生物直接受到太阳的辐射会导致皮肤癌等疾病,因此臭氧层空洞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南极考察都将臭氧空洞的观测作为其重要的项目列入其科考计划中。南极臭氧空洞多发生在距地表10公里~35公里高的气层中,而在出现臭氧空洞前臭氧多集中在距地表17公里处。近些年来的臭氧观测表明臭氧空洞多发生在8月~9月,而臭氧空洞的最大面积多出现在10月份,距地表高度在13公里~22公里的气层中。自1987年以来对臭氧空洞及其总量变化的观测的结果表明,臭氧空洞面积呈扩大的趋势。1994年观测到的臭氧空洞面积最大,达2400万平方公里;1995年和1996年观测到的空洞面积都在2200万平方公里左右。

 

冰川加速崩塌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南极西部大冰原最大的一个冰川已经过了崩塌临界点。由于在过去几十年间融冰量持续增加,这一冰川将注定崩塌。而如果这一冰川完全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24厘米,引发一场灾难。派恩艾兰冰川是位于南极西部大冰原边缘的众多冰川之一,也是其中最大的冰川。2004年,卫星观测显示派恩艾兰冰川开始变薄,而且朝阿蒙森海的移动速度比过去30年间快25%。阿蒙森海是南极洲边缘海,南太平洋的一部分。

牛津大学的理查德-凯茨和其同事首次通过构建立体模型对派恩艾兰冰川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派恩艾兰冰川很可能已经过了一个关键“临界点”,在未来100年内将会失去50%的冰,导致全球海平面显著上升,而且这一过程不可逆转。科研人员通过模型探究冰川的“接地线”不断后退是否会导致冰川崩塌。冰川底部与海水最初接触的位置被称为“接地线”(grounding line)。近年来,气候变化使得阿蒙森海海水温度上升。而且海平面上升将温暖的海水推向冰架底部,从底部导致冰川融化。这样派恩艾兰冰川接地线在南极大陆海底大陆架上的位置不断上升。有科学家指出,由温暖的海水所引起的冰架融化将比基于冰架厚度减小所做的预测更快地令冰架破裂。

由于冰川从底部融化,派恩艾兰冰川的接地线在大陆架上的位置不断上升。科学家们通过模型发现,鉴于阿蒙森海海床的特殊形态,派恩艾兰冰川的接地线已经过了不可逆转的“临界位置”。之前,轻微的气候变化会导致冰川冰量的轻微变化。而接地线过了“临界位置”之后,派恩艾兰冰川的消融速度将加快,而且不可逆转。模型显示,在未来100年内,派恩艾兰冰川的接地线将会后退200多公里,失去超过50%的冰量,导致海平面上升24厘米。

英国南极洲调查组织成员理查德-欣德马什说:“ 如果和派恩艾兰冰川相连的特怀特冰川(Thwaites Glacier)也向大陆后退的话,派恩艾兰冰川的接地线将进一步后退,导致海平面上升52厘米。”模型显示特怀特冰川也过了崩塌临界点。研究人员认为,派恩艾兰冰川的显著缩小,有可能是南极西部大冰原继续融化的先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的变化予以密切关注。自上一次冰川期结束以来,南极西部大冰原一直在融化。研究人员从理论上推算,如果南极西部大冰原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5至5.5米。

南极主要由冰原构成,它含有1150万立方公里的冰,占了地球上冰川冰的84%。专家们认为,南极冰原消融,不仅可能使海平面上升,还会改变海洋循环和气候模式,带来干旱和严重的风暴,导致热带疾病的进一步蔓延。

南极 探索

      

探索历史

南极这是开上南极洲的第一辆车,1907年,沙克利顿希望能用它在罗斯冰架上开路,但是柔软的雪使它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

古希腊依据其几何学对称理论认为地球上存在一个与北方大陆相对称的未知的南方大陆。从18世纪起,探险家们纷纷扬帆南下去探寻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72年~1775年,英国詹姆斯·库克船长历时3年8个月航行97000公里,环南极航行一周,几次进入南极圈,但他最终没有发现陆地,他认为不存在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即使存在也是在南纬60度以南,人类很难在那里受益。

1819年,俄国沙皇派别林司高晋船长率“东方”号与“和平”号两船去寻找南方大陆。别林斯高晋历时两年零21天分别在南纬69度53分、西经82度19分,南纬68度43分、西经73度10分发现了两个岛屿。1823年2月,英国的詹姆斯·威德尔南下到了南纬74度15分,创造了当时南下的最高纬度记录。1837年9月至1940年11月,法国的迪蒙·迪尔维尔受命南下,他原想超过威德尔的南下高纬度记录,没有成功。但他于1840年1月19日发现了陆地,并以他夫人的名字命名为阿德雷地,命名其周围的水域为迪尔维尔海。后人还以其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种企鹅,即阿德雷企鹅。1841年,英国的詹姆斯·罗斯试图抵达南磁极,但他为重重冰障所阻没有成功,后人把他驶入的海湾称之为罗斯湾。

1908年,英国的埃尔涅斯特·沙克尔顿成功地挺进南纬88度23分,离南极点仅差180公里,但因食品耗尽不得不折返。1909年,道格拉斯·莫森等人首次到达当时的南纬72度24分、东经155度18分的南磁极。挪威的卢阿尔·阿蒙森和英国的罗伯特·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历尽千难万险分别于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的1月17日到达南极点,书写了人类南极探险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但不幸的是斯科特一行因食品耗尽,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全部遇难。

南极中国科考队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

从1772年库克船长扬帆南下到19世纪末先后有很多探险家驾帆船去寻找南方大陆,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帆船时代”。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类先后征服了南磁极和南极点,涌现出了像沙克尔顿、阿蒙森、斯科特等可歌可泣的英雄探险家,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英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中期,人类在南极探险中逐渐用机械设备代替了狗拉雪橇,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机械化时代”。从1957年~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起到现在,各国在南极纷纷建立科学考察站,每年都有大量的科学家赴南极开展考察,人类对南极的认识不断深化,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科学考察时代”。

 

探索人物

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是罗尔德?亚孟森(Roald Amundsen)以及他的随行人员,到达时间是1911年12月14日。亚孟森的主要对手罗伯特?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在一个月后到达南极。在回程的时候,斯科特以及他的同伴四人全部由于饥饿和极度的寒冷而死亡。往后,曾经有七队探险队利用陆上交通到达南极。以到达时间排列他们分别为:
阿蒙森和斯科特
埃蒙德·希拉里
维维安·福克斯
安特罗·哈沃拉
Crary,和Fiennes 为纪念亚孟森和斯科特,亚孟森-斯科特南极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于1958年在国际地球物理年上建立,并永久性地为研究和职员提供帮助。

 

发现

古老的冰芯:日本南极观测队于2006年1月26日在日本南极观测站基地“富士圆顶”(Fuji Dome)附近发现,据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所长藤井理行表示,这是在南极冰盖下9994英呎处发现;日本教育科学部门的官员梅崎友治表示,冰芯气泡中含有许多气泡,这些气泡里面的气体,很有可能是百万年前留下来的,如果经过研究,不但可以了解以前的地球环境,还可以用来预测以后的气候。经估计,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冰芯,历史约有100百万年。

南极 生物

     南极南极上的企鹅

南极在3000万年前是个气候温和、草木丰茂的大陆,但到了2800万年前南极冰盖逐渐形成,绝大多数的动植物便相继灭绝。南极大陆上如今已不存在高等动物和开花植物。现仅存340余种植物,其中包括200种地衣、85种苔藓、28种伞状菌和25种龙牙草。南极沿海有2种显花植物和近千种海藻。南极大陆上仅有一些微生物和少数无脊椎动物生存于植物丛、地衣和泥沼中。目前在南极发现的无脊椎动物有387种。

企鹅是南极大陆最有代表性的动物,被视为南极的象征。南极共有21种企鹅,分布在广泛的区域内,但其主要群落大都生活在南纬45度~55度地区。在南极高纬度地区常见有阿德雷企鹅、帝企鹅、项带企鹅。在气候较温和的南极大陆周围的岛屿上常见的有王企鹅、跳岩企鹅和马卡罗内企鹅等。

在南极沿海及其附近的海冰,以及亚南极岛屿上至少生活着六种海豹。海豹相当长的时间里都生活在海水中,其游泳速度很快,且能潜水。因为海豹需要呼吸空气,因而不能在水下呆得太久,大多数种类的海豹生活在水面附近,以鳞虾、鱼、乌贼为食。

南极海域的特色之一是浮游生物如甲壳动物丰富,其中磷虾的蕴藏量就有10亿吨至50亿吨。有些科学家认为,如果每年捕获l亿吨至1.5亿吨,也不会影响南大洋的生态平衡。

南极地区的蓝鲸,身长37.8米,为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动物。20世纪50年代,一些国家的船队到南极附近海域大量捕杀蓝鲸,使蓝鲸的数量大为减少。

南极洲的许多岛上还生活着另一些鸟,包括雪鸟、信天翁、海鸥、贼鸥和燕鸥。

南极 矿藏

    

南极洲地域广阔,与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相似的其他大陆比较,可能潜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的地质调查仅限于无冰区和南极大陆沿岸,着重研究南极地质构造和地层的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填图。根据各国的地质调查资料估计,南极洲可能有矿床在900处以上,其中在无冰区有20多处。已发现的矿床、矿点100多处。除铁和煤之外,还有铜、钼以及少量的金、银、铬、镍和钻。

铁矿是南极大陆所发现的储量最大的矿产,主要位于东南极洲。1966年,苏联地质学家在麦克·罗伯逊地查尔斯王子山脉南部的鲁克尔山北部发现了厚度约70米的条带状富磁铁矿岩层,称为条带状磁铁矿层或碧玉岩。矿石平均含铁品位为32.1%,最富可达58%,其中三价铁含量高于二价铁。

南极 国际管理

    

《南极条约》

南极南极科学考察站

南极条约体系《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为:禁止在条约区从事任何带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冻结对南极任何形式的领土要求;鼓励在南极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各协商国都有权到其他协商国的南极考察站上视察;协商国决策重大事务的实施主要靠每年一次的南极条约的例会和各协商国对南极的自由视察权。中国于1985年5月9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同年10月被接纳为协商国。

《南极条约》有40个成员国,其中26国为协商国,14国为非协商国。 继《南极条约》之后,协商国又于1964、1972、1980年先后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和《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 ;1988年6月通过了《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管理公约》;1991年10月在马德里通过了《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南极条约》和上述公约以及历次协商国通过140余项建议措施,统称为南极条约体系。1991年在马德里通过的《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中第25条规定,自议定书生效之日起50年内禁止在南极进行矿物资源活动,从而确保了南极大陆未来50年的和平与安宁,为全面保护南极、科学地认识南极奠定了基石。 

“国际南极条约组织”出于保护南极环境考虑,1991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发布南极禁狗令:“狗不宜再引进南极大陆和冰架,南极区域所有的狗都要在1994年4月前离开。”遵照禁令,当时各国南极考察队员都依依不舍地送走犬只,与向带来欢乐和情感慰藉的爱犬们说再见,送它们离开南极。所有的犬只于1994年初就全部撤离南极地区。此后驻扎在南极的各国考察研究队伍就没有任何的犬只陪伴。   

在南极发展研究探勘史上,用于拉雪橇替代人力,狗在南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著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狗的作用大大降低,只剩下当人类宠物的功能。   

到目前为止,世界所有的相关国家都遵守禁令,做到南极无狗的要求。[1]

南极 科学考察站

    

到2008年为止,已经有超过2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这些众多的考察站,根据其功能大体可分为: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无人自动观测站三类。其中,常年科学考察站有50多个,中国的南极长城站和南极中山站都是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在南极洲大约有100多个,经常使用的有70~80个左右,中国在南极洲没有夏季科学考察站。从各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分布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南极站都建在南极大陆沿岸和海岛的夏季露岩区。只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和日本在南极内陆冰原上建立了常年科学考察站。其中,美国建在南极点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前苏联的东方站最为著名。

南极 南极之最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周围被一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低温度-89.2℃度就是在那里观测到的。
南极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阵风可达40~50米/秒,最大风速达到100米/秒,被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为“风极”。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是2350米。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形成干燥的“白色的沙漠”。
南极大陆是冰雪量最多的大陆南极洲的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南极大陆上的大冰盖及其岛屿上的冰雪量约为24×106立方千米,大于全世界冰雪总量的95%

南极 南极的传说

    

南极洲和南极洋的卫星实拍图片据传具极佳之能场。在家中贴南极洲的卫星实拍图片可以防止邪气和巫术,在公司办公桌或墙上挂上南极洲的卫星实拍地图,可以极大地增进公司的正气和正财运势。随身携带南极卫星实拍地图小卡片、在轿车合适位置贴南极卫星地图小图片更可以一路上逢凶化吉。超出想象的是,超出想象的是,如果将南极洲的图像朝内贴在米缸容器上,人在饮食煮熟后的大米据传会大量摄入元气,日久天长,人会变得元神坚强、头脑清晰、反应机敏、行动迅速、正气焕发、防病治病,甚至延年益寿、时光永驻之奇效。

南极 最新动态

    

南极游客每年超过4万人 成冰块融化祸首

2009年12月26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南极洲日渐盛行的“生态之旅”加剧了全球变暖,而全球变暖反过来促使南极冰块融化,南极洲的“生态之旅”无疑成为了极地冰块融化的罪魁祸首之一。荷兰研究人员米丘尔·拉默斯(Machiel Lamers)在荷兰科学研发组织(Netherlands Organis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的委托下,对南极地区不断增长的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了上述结论。

南极图:南极洲的“生态之旅”,不仅危害到那里的生态环境,而且将加剧全球变暖,造成极地冰块融化。

据报道,近来,南极洲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全球每年有超过4万名旅客坐着游轮到此参观,仅仅在英国,这样的“生态之旅”每年就吸引了7000名英国游客前往猎奇。到南极的游客主要是为了观看冰盖以及当地特有的野生动物——企鹅。

但是,如此大规范的游客涌入却给南极带来了不少问题。游轮的燃料和垃圾造成了惊人的污染;那里的野生动物也不断受到人们的干扰,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原始景观之一,南极正遭受人为的糟蹋和破坏;由于每年超过4万人的游客引发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研究认为,南极的旅游业使全球变暖的趋势进一步恶化。拉默斯先生说:“游客的行为不仅对这块冰雪覆盖的陆地造成危害,而且对世界其它地区也造成了危害。”

他表示:“旅游业是南极一项最新兴旺起来的产业。20年之前,到南极的观光者仅有廖廖几百人,而去年冬天就有超过4万人的游客纷至踏来。”目前,为期两周的南极巡游费用约为3500英镑。拉默斯先生表示,南极旅游的收益必须要顾及到环境的影响。 他说:“虽然南极洲的旅游业确实给旅游经营者带来了不少好处,但是日益涌入的人流却导致了惊人的污染。”他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游轮涌入南极,由于游客追求的是“更快,更多,更刺激”的效果,因此,这些游轮的吨位也变得越来越大,当地的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实际上没有人能保证这一切都能都走上正轨。

南极名义上是由一个国际协会进行管理,但是没有人真正负责这片土地,也没有颂布政策对该地的旅游业进行规范。国际南极旅游组织行业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tarctic Tour Operators)已经实施了严格的生物安全协定,阻止种子和昆虫的侵入,保证尊重这里的环境。但是,拉默斯先生表示,南极需要一个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协定,来限制游客和允许在南极登陆的人数。

然而,呼吁对此进行限制的《南极协定》(Antarctic Treaty)只涉及到28个国家,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他说,“不让许多游客同时登陆也符合(旅游经营者)自己的利益,因为没有人去南极是为了看其它六船游客。现在是明确规则的时候了,模糊的协议已经无法起作用了。” [2]

© 以上材料来自 互动百科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