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tock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认识鸟类 >> 浏览文章

白秋沙鸭

2011-8-19 14:51:31不详 【字体:

摘要

白秋沙鸭Mergellus albellus,俗名花头锯嘴鸭、鱼鸭、狗头钻、小秋沙鸭、斑头秋沙鸭,或简称白秋沙,又名斑头秋沙鸭,是一种细小的鸭,介乎秋沙鸭属及鹊鸭属之间,它们会与鹊鸭混种。是《非洲-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的其中一个物种。

白秋沙鸭 基本资料

     白秋沙鸭白秋沙鸭

动物名称:白秋沙鸭 BAI QIU SHA YA

纲:鸟纲

科:鸭科

拉丁名:Mergus albellus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 鸭科 Anatidae

属: 白秋沙鸭属 MergellusSelby, 1840

种: 白秋沙鸭 M. albellus

二名法: Mergellus albellus (Linnaeus, 1758)

异名: Mergus albellus

俗名: 花头锯嘴鸭、鱼鸭、狗头钻、小秋沙鸭

命名人: Linnaeus,1758

生境与生态习性: 湖泊、河流、池塘、湿地

白秋沙鸭 简介

     白秋沙鸭白秋沙鸭

白秋沙鸭 ,候鸟,冬季在南方越冬。由于雄性白秋沙鸭的雪白外表,飞行时黑白分明,故易于辨别。雌性及雏鸭胸部、前额及顶冠则呈灰色,很易与棕硬尾鸭混淆。白秋沙鸭的翼上有白圆点。鸟喙呈钩状及有锯齿,可以帮助捕捉鱼类。

体长大约在40-46cm左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夏候鸟);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山东、河南(旅鸟);安徽、四川(旅鸟,冬候鸟);陕西、青海、新疆等地。

白秋沙鸭多生活在海上、水边。常见于湖泊,河流,池塘,僻静水池,潮湿地带。通常是5—7只小群活动,到了冬天集成大群,善于游泳,一般在水面上活动,觅取甲壳类、水生半翅目、鞘翅目昆虫,小鱼,蛙等食物。警惕性很高,受到惊吓时立即起飞。

白秋沙鸭在亚洲及欧洲北部的针叶林繁殖。它们会生活在鱼量丰富的湖泊及河流。在冬季会离开繁殖地,并到达波罗的海、黑海、德国北部及低地国家,小数会到达英国。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白秋沙鸭 特征

     白秋沙鸭白秋沙鸭

体型小(40厘米)而优雅的黑白色鸭。繁殖期雄鸟体白,但眼罩、枕纹、上背、初级飞羽及胸侧的狭窄条纹为黑色。体侧具灰色蠕虫状细纹。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上体灰色,具两道白色翼斑,下体白,眼周近黑,额、顶及枕部栗色。与普通秋沙鸭的区别在于喉白色。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灰色。

叫声:通常无声。雄鸟发情时发出呱呱低声及啸音。雌鸟发出低沉的哮声。

白秋沙鸭 习性

    

它们较为害羞,当受干扰后很易会发红。栖于小池塘及河流,在树洞中繁殖。通常是5—7只小群活动,到了冬天集成大群,秋季与红头潜鸭混群。善于游泳,一般在水面上活动,觅取甲壳类、水生半翅目、鞘翅目昆虫,小鱼,蛙等食物。

白秋沙鸭 分布

     白秋沙鸭白秋沙鸭

国外:古北界北部,北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北部,向东经过苏联的俄罗斯北部和西伯利亚,南至伏尔加河下游,哈萨克和中苏分界的黑龙江,欧洲(南部)。

国内:黑龙江(呼伦贝尔盟)、新疆(西部喀什以东)、东北中部以南。

范围:北欧及北亚,越冬于印度北部、中国及日本。

状况: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的沼泽地区,冬季南迁时经过中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广泛但通常并不常见。

白秋沙鸭 繁殖

    

白秋沙鸭于每年5月繁殖,每次会产下6-9个奶油色的蛋。它们会在树孔上筑巢。在繁殖期里把巢穴建造在崖壁、岩棚、河边乔木洞内,巢穴内铺有苔藓、绒羽。每窝产卵6—9枚,多的可达到14枚;卵呈白或淡黄色。28天左右可孵出幼雏。

白秋沙鸭 发现

    

2008年1月,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技术人员在监测鸟类时,发现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多达28只,是2007年广东省鸟类监测中所发现的最大种群。

《特区晚报》报道,近年来,由于中华秋沙鸭对所生活水域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且自身繁殖能力又弱,导致现存数量变得极为稀少,且目前该迁徒性水禽种群仍处于不断衰减中。相关科学界的统计表明,目前已成为全球性易危鸟类的中华秋沙鸭,全球现存数量已不足1000只,绝大多数迁徒地也是行踪难觅。[1]

© 以上材料来自 互动百科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