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tock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认识鸟类 >> 浏览文章

白腰草鹬

2011-8-19 14:51:02不详 【字体:

摘要

白腰草鹬 Tringa ochropus (Green Sandpiper),分布于昆明、嵩明、巧家、昭通、勐腊、勐海、泸水、贡山、维西等地,为旅鸟或冬候鸟。属于鸻形目,鹬科,鹬属,是一种珍贵的濒临灭绝的珍惜自然保护动物,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白腰草鹬 所属纲目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鹬  科 Scolopacidae
鹬  属 Tringa ochropus
英文名 Little Curlew

白腰草鹬 特征介绍

     白腰草鹬白腰草鹬中等体型(23厘米),矮壮型,深绿褐色,腹部及臀白色。飞行时黑色的下翼、白色的腰部以及尾部的横斑极显著。上体绿褐色杂白点;两翼及下背几乎全黑;尾白,端部具黑色横斑。飞行时脚伸至尾后。野外看黑白色非常明显。与林鹬区别在近绿色的腿较短,外形较矮壮,下体点斑少,翼下色深。 虹膜-褐色;嘴-暗橄榄色;脚-橄榄绿色叫声:响亮如流水般的tlooeet-ooeet-ooeet,第二音节拖长。 体长约23厘米,头、后颈及背部均暗橄榄褐色,闪铜褐色光彩,并散布淡棕白色点斑;尾上覆羽几纯白色;尾羽白,中央尾羽端部具暗黑褐色横斑。下体白色,喉、胸及两胁具纤细的褐色纵纹。嘴黑色,脚暗绿色。白腰草鹬每年10月底或11月初迁飞时经云南大部分地区,为旅鸟。在滇南一带为冬候鸟。翌年4月开始飞返北方繁殖地。

多单只或小群活动。喜在河滩、水田、水库、坝塘觅食。以蝼蛄、螺蛳、昆虫等为食。 

分布于昆明、嵩明、巧家、昭通、景东、澜沧、思茅、保山、腾冲、景洪、勐腊、勐海、泸水、贡山、维西等地,为旅鸟或冬候鸟。

白腰草鹬 分布范围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冬季南迁远及非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北婆罗洲及菲律宾。 

白腰草鹬 分布状况

     白腰草鹬戏水的白腰草鹬

仅于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区有过繁殖记录,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大部地区,越冬于塔里木盆地,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中国东部大多数省份,长江流域及北纬30°以南的整个地区。极少至沿海。又有记载分布于昆明、嵩明、巧家、昭通、景东、澜沧、思茅、保山、腾冲、景洪、勐腊、勐海、泸水、贡山、维西等地,为旅鸟或冬候鸟。


 

白腰草鹬 习性

    

多单只或小群活动。喜在河滩、水田、水库、坝塘觅食。以蝼蛄、螺蛳、昆虫等为食。 喜小水塘及池塘、沼泽地及沟壑。受惊时起飞,似沙锥而呈锯齿形飞行。

白腰草鹬 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白腰草鹬白腰草鹬夫妇多种多样的“婚姻形式”通过求偶之后,情投意合的雌雄个体会结成伴侣。那么鸟类的婚姻形式是怎样的呢?研究发现,鸟类的婚配制度与我们人类一样,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但是由于世界上的鸟类种类繁多,而且鸟类的婚姻是以繁殖下一代为最主要目的,因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鸟类也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婚配制度。第一种是最简单的单配制,也就是一夫一妻制。这些鸟类的雌雄双方都参与繁殖过程,双亲在孵卵和育雏过程中都担负职责,并在双方的积极参与下使繁殖活动得以成功进行。栖息在极地以及高山地带的鸟类因为资源有限及环境条件恶劣,所以把能量都消耗在养育后代方面,因此多形成一雌一雄的配偶关系。生活在温带和热带开阔环境中的鸟类,雌雄乌必须轮流为卵和幼雏遮挡太阳的热辐射。

白腰草鹬只有在双亲轮流孵卵的情况下才能不给偷盗乌卵的天敌以可乘之机。信天翁、军舰鸟、凤头雨燕等许多鸟类只有双亲都参与喂雏,其后代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而存活下来。上述鸟类基本上以一夫一妻制为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鸟类对婚姻并非如人们想象地那么忠诚,在一夫一妻单配制下还存在着一种有婚外配行为的一雄一雌制。许多单配制的鸟类,雄鸟或雌雄鸟共同担负维护领域、营巢和育幼的职责,但同时与非配对的个体发生交配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行为称为婚外交配行为。通过DNA指纹以及微卫星DNA技术的研究,发现婚外交配行为在小型雀形目鸟类中尤其明显,如大苇莺、毛脚燕等,雌乌的窝中常生养有婚外交生命世界37

白腰草鹬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白腰草鹬 药用价值

    

【药 名】白腰草鹬                      

白腰草鹬可做药用的白腰草鹬

【拼 音】 BAIYAOCAOYU

【来 源】为鹬科动物白腰草鹬的肉。

【功 效】疏风透疹。

【主 治】 治麻疹。

【性味归经】 辛,微温。入肺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50一100克。

【别 名】 绿扎( 《中国药用动物志》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白腰草鹬全年均可猎捕,捕获后,剖腹除去内脏和羽毛。取肉鲜用或焙干。

【拉丁名】 Tringa ochropus (linnaeus )

【考 证】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白腰草鹬 林鹬与白腰草鹬的区别

    

最大区别                   

白腰草鹬林鹬     
林鹬与白腰草鹬区别在腿较长,黄色较深,翼下色浅,眉纹长,外形纤细。

林鹬特征描述
异名: Tringa glareola Linnaeus, 1758 , 

俗名: 油锥

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描述:体型略小(20厘米),纤细,褐灰色,腹部及臀偏白,腰白。上体灰褐色而极具斑点;眉纹长,白色;尾白而具褐色横斑。飞行时尾部的横斑、白色的腰部及下翼以及翼上无横纹为其特征。脚远伸于尾后。与白腰草鹬区别在腿较长,黄色较深,翼下色浅,眉纹长,外形纤细。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淡黄至橄榄绿色。

叫声:高调哨音chee-chee-chee,告警时发出chiff-iff-iff声,不如青脚鹬叫声悦耳。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冬季南迁至非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全境。越冬于海南岛、台湾、广东及香港;偶见于河北及东部沿海。

习性:喜沿海多泥的栖息环境,但也出现在内陆高至海拔750米的稻田及淡水沼泽。通常结成松散小群可多达20余只,有时也与其他涉禽混群。  [1]

© 以上材料来自 互动百科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