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stock
您当前位置:写意春秋休闲娱乐网 >> 生活百科 >> >> 花病防治 >> 浏览文章

鸢尾白绢病的防治

2011-8-19 9:40:07不详 【字体:

    症状:感染后叶片变黄,花茎和叶基本部出现纤维状软柔型腐斑,植株枯萎夭折。病斑上覆盖的一团团白色菌丝,呆逐步扩散到邻近的健株上。
    病原:罗尔伏革菌[Corticium rolfsii (Sacc.) Curzi.],属担子菌亚门。病菌的子实体密集成层,白色,担子棍棒状,担孢子梨形或椭圆形,单胞。病菌的无性阶段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 在种植尾地方,该病普遍发生,无论寒冷或温暖地区,危害都较严重。菌核圆形,直径约6毫米,初为浅色,后变为近黄褐或红褐色,表面常有凹陷。菌核常和菌丝边在一起,遍布于土壤。
    防治方法:1、 将零星出现的病株连同植株附近的土壤一并挖去。 2、 及时掘出根茎(迅速淘汰带病根茎),并使之干燥后贮藏于通风所处。 3、 适量撒施石灰,改变土壤酸度,实行深耕,每隔三四年进行轮栽。 4、 选择健株根茎敏繁殖,或用50毫升苯来特加2.25升的温水(26.7~29.5℃)中浸15~30分钟后再栽。

(记者 佚名)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